杂咏十首酬汪镇卿 其四

凤德嗟已衰,宣尼欲浮海。 頼有载道经,神功补元宰。 删诗挽风变,系易忧世骇。 春秋笔削严,西秦书乃采。 微义将警周,逆悲大运改。 悠悠千古心,后死文乃在。

译文:

凤凰所象征的美好品德已然衰败啊,难怪孔子曾感叹想要乘船到海外去。 幸亏有承载着大道的经典存在,它有着神奇的功效,能弥补帝王治理天下的不足。 孔子删订《诗经》,试图挽回社会风气的不良变化;为《易经》作传,饱含着对世道人心的忧虑。 他编写《春秋》时笔法严谨,文字褒贬分明,就连后来的秦国在文化上也有所借鉴。 书中蕴含着微妙精深的大义,本是想要警醒周王朝,却悲哀地预感到天下大势已不可挽回。 孔子那忧国忧民的千古情怀是如此深沉悠长啊,他虽然逝去了,但他的文章却永远流传了下来。
关于作者
宋代林景熙

林景熙(1242~1310),字德暘,一作德阳,号霁山。温州平阳(今属浙江)人。南宋末期爱国诗人。咸淳七年(公元1271年),由上舍生释褐成进士,历任泉州教授,礼部架阁,进阶从政郎。宋亡后不仕,隐居于平阳县城白石巷。林景熙等曾冒死捡拾帝骨葬于兰亭附近。他教授生徒,从事著作,漫游江浙,是雄踞宋元之际诗坛、创作成绩卓著、最富代表性的作家,也是温州历史上成就最高的诗人。卒葬家乡青芝山。著作编为《霁山集》。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