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陆放翁诗卷后

天宝诗人诗有史,杜鹃再拜泪如水。 龟堂一老旗鼓雄,劲气往往摩其垒。 轻裘骏马成都花,冰瓯雪椀建溪茶。 承平麾节半海宇,归来镜曲盟鸥沙。 诗墨淋漓不负酒,但恨未饮月氏首。 床头孤剑空有声,坐看中原落人手。 青山一发愁蒙蒙,干戈况满天南东。 来孙却见九州同,家祭如何告乃翁。

译文:

在唐朝天宝年间,诗人们的诗作就像是一部部历史,记录着时代的兴衰。杜甫对国家的命运无比关切,每次祭祀时都像杜鹃啼血一般悲戚,泪水如同江水般奔涌而出。 陆游这位老人在诗坛就如同一位威武的将军,他的诗气势雄浑,旗鼓相当,那刚劲的气概常常能够直逼那些以诗记录历史的诗人的阵营。 他曾穿着轻软的皮衣,骑着骏马,在成都的繁花中纵情游玩;也曾手持如冰般清透的茶碗,品味着建溪的香茶。当年国家太平之时,他曾带着符节,在大半个国土上任职为官。后来他回到镜湖之畔,与鸥鸟、沙滩为伴,过上了闲适的生活。 他写诗时笔墨酣畅淋漓,也没有辜负美酒。只可惜他没能看到斩杀敌酋的那一天。他床头的那把孤剑空自发出声响,却只能无奈地看着中原大地落入敌手。 极目远望,那青山就像一缕发丝,愁绪也随之弥漫开来。更何况此时,战火已经燃遍了东南大地。 如今他的后代子孙倒是看到了九州统一的景象,可在祭祀的时候,又该如何去告诉九泉之下的陆放翁老先生这个消息呢!
关于作者
宋代林景熙

林景熙(1242~1310),字德暘,一作德阳,号霁山。温州平阳(今属浙江)人。南宋末期爱国诗人。咸淳七年(公元1271年),由上舍生释褐成进士,历任泉州教授,礼部架阁,进阶从政郎。宋亡后不仕,隐居于平阳县城白石巷。林景熙等曾冒死捡拾帝骨葬于兰亭附近。他教授生徒,从事著作,漫游江浙,是雄踞宋元之际诗坛、创作成绩卓著、最富代表性的作家,也是温州历史上成就最高的诗人。卒葬家乡青芝山。著作编为《霁山集》。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