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二十三首 其一八

流而不返名曰情,湛而不摇名曰性。 灵而不昏名曰神,光而不乱名曰明。 迷此四者为之凡,悟此四者为之圣。

译文:

一直向外奔逐、不能回头的,就叫做“情”。比如人的情感欲望常常追逐外物,难以收束。 平静深沉、不为外物所动摇的,就叫做“性”。这就好像一潭深邃的湖水,波澜不起,安稳平静。 灵动且不会陷入昏昧的,就叫做“神”。意味着一种敏锐、鲜活且清醒的状态,不被蒙昧所遮蔽。 光明而不紊乱的,就叫做“明”。如同明亮的光线有序地照射,清晰而不杂乱。 如果对这“情”“性”“神”“明”四者感到迷惑不解,那就是凡夫俗子。 要是能领悟这“情”“性”“神”“明”四者的真谛,那就是超凡入圣之人。
关于作者
宋代释云岫

释云岫(一二四二~一三二四),字云外,号方岩,俗姓李。庆元府昌国(今浙江舟山)人。师事直翁,遍叩丛林名宿。初住慈谿之石门。历象山智门、明州天宁。继以三宗四维推挽继竺西坦席,升住天童。元泰定元年卒,年八十三(《语录》附录东明慧日《哭云外老人》注)。为青原下十八世,直翁举禅师法嗣。有《云外云岫禅师语录》一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释文琇撰《天童云外禅师传》。 释云岫诗,以辑自《语录》的偈颂及其中单编的诗合编为一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