笋 其二

造化运可见,浑天何用仪。 日月转两毂,阴阳分四时。 化育出万形,加之成气姿。 倚筇看生意,莫测其神奇。 和风随土至,膏雨著物肥。 千红咸竞晨,万玉亦乘机。 深深起蛰龙,一一破伏龟。 险不畏臲卼,难不避石藜。 启荆披瓦砾,撑屋触藩篱。 头头出兕角,身身水犀皮。 大方欺小弱,尖先后止迟。 不知水先颊,游客戴鸱夷。 六经无此物,昉见韩奕诗。 韩侯富贵人,何况贫儒饥。 咏形兼咀味,东坡韩退之。 长镵君莫讶,容我踏朝曦。 内戒捣虀妇,外征老圃师。 留先凤凰止,勿积蜜蜂脾。 味既不可极,斑亦勿再窥。 待尔林下友,一洗胸中痴。 清风翠阴动,羽扇日接篱。 此时林下客,何以并其儿。 作未争长日,滕高陵薛低。 一旦并夷齐,兄弟无相疑。 庭前耸矛戟,栖鸦犹不知。 斜阳遶三匝,疑事不能归。 岂徒固吾圉,且不染尘泥。 此儿真世宝,何必他谋惟。 古来贵高上,盛德恶浇漓。 宁令烹不鸣,勿杀全德鸡。 莫言一林竹,此路终不迷。 何必趋青琐,亦胜对紫薇。 携琴对此君,三叹钟期希。

译文:

大自然的运行规律清晰可见,又何必依靠浑天仪来观测呢? 太阳和月亮就像两个转动的车轮,阴阳的变化划分出了四季。 天地化育出世间万物的各种形态,还赋予它们独特的气质与姿态。 我拄着竹杖,观看万物蓬勃的生机,实在难以揣测其中的神奇奥秘。 和暖的春风随着大地的气息而来,滋润的春雨让万物变得肥美。 千万朵红花竞相在清晨绽放,无数的春笋也趁机破土而出。 它们如同从深深沉睡中苏醒的蛰龙,又似一个个冲破外壳的伏龟。 即便面临危险,也不畏惧摇摇欲坠的处境;即便困难重重,也不躲避如石藜般的阻碍。 它们顶开荆棘,拨开瓦砾,甚至能撑起房屋,触碰藩篱。 每一根笋都像犀牛角般尖锐,周身的外皮如同水犀皮般坚韧。 粗壮的笋会占据优势,欺负弱小的笋,先冒头的笋生长迅速,后长出的则稍显迟缓。 不知道笋芽是否先在脸颊处萌动,就像游客戴着形如鸱夷的帽子。 古代的六经中没有对笋的记载,最早是在《韩奕》这首诗里见到。 诗中的韩侯是富贵之人,更何况我们这些贫困的儒生呢。 苏轼和韩愈他们既描写笋的形态,又品味笋的味道。 你不要惊讶我拿着长镵,且容我迎着早晨的阳光去寻笋。 对内告诫捣咸菜的妇人不要轻易破坏笋,对外去请教经验丰富的老菜农。 要留下那些适合凤凰栖息的笋,不要让它们被蜜蜂当作筑巢的材料。 笋的美味不可尽享,也不要再去寻觅那些有斑纹的笋。 等待与你在林下成为好友,一起洗净心中的痴念。 清风吹动翠绿的树荫,我手持羽扇,头戴接篱帽。 此时在林下的我,如何能与那些不懂欣赏笋的人相提并论呢。 笋在生长的时候有争长的阶段,就像滕国和薛国争高低一样。 但一旦长成,就如同伯夷和叔齐般高洁,兄弟之间没有猜疑。 庭院前的竹子像挺立的矛戟,栖息的乌鸦却浑然不知。 夕阳绕着竹林转了三圈,我心中满是疑惑,不忍离去。 笋啊,你不仅能稳固我的园圃,还不沾染尘世的泥污。 你真是世间的珍宝,何必再去追求其他呢。 自古以来人们崇尚高尚的品德,厌恶社会风气的轻薄。 宁可烹杀那不会打鸣的鸡,也不要伤害品德完美的鸡。 不要小看这一片竹林,沿着这条路走下去不会迷失方向。 何必去追求在朝廷为官,在竹林中也胜过面对紫薇花。 我携着琴对着这些竹子,像伯牙失去钟子期一样,感慨知音难觅啊。
关于作者
宋代陈普

陈普,字尚德,号惧斋,世称石堂先生。南宋淳佑四年(1244年)生于宁德二十都石堂(今属蕉城区虎贝乡文峰村)。南宋著名教育家、理学家,其铸刻漏壶为世界最早钟表之雏形。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