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人见飓风,掀簸嗟真差。 君子逢不若,白昼成黑夜。 日月同一天,宁复殊次舍。 礼义无华夷,悦心悉如蔗。 披沙欲出金,恶莠为害稼。 朝歌与胜母,贤者同回驾。 中为去偏倚,庸但无怪讶。 安敢亢亢方,却无伈伈下。 礼不虑咈违,义不恤怒骂。 恭惟秦汉前,礼乐止河华。 七闽底处所,目不覩韶夏。 食才美马甲,衣仅知压柘。 应无雁币聘,宁识枣修嫁。 历汉晋至唐,谈口无可藉。 令孜与思勖,畏作貂珰霸。 第从常衮来,始识不逆诈。 珠玉满面前,犹或迷光价。 一二百年来,骅骝渐知跨。 述古与介夫,各有诗书暇。 晦翁黄勉斋,遂以教天下。 昔时蛮隶国,今作齐鲁化。 沂风蔼莫春,弦诵殷长夏。 蹡蹡多规行,穆穆亲衡迓。 方知地无偏,又喜才不借。 独余男女俗,缺漏留微罅。 未能秣驹汉,颇碍雪馿灞。 有心即知礼,有口皆思炙。 男女既冠笄,屋宇仍台榭。 朝夕晓凊温,春秋能社蜡。 溱洧秉𫈉游,此日何可假。 礼自标枝来,心无倾盖乍。 风流与衣冠,犹当轶王谢。 田渔非女事,诗以告里社。
古田女 其二
译文:
北方人见到飓风,会惊叹它掀起波浪、摇荡万物,觉得这实在是很厉害的现象。君子遇到不顺利的境遇时,就如同在大白天里陷入了黑夜。
太阳和月亮同在一片天空下,哪里会有不同的居处呢?礼义也不分华夏和夷狄,能让人内心愉悦的礼义就如同甘蔗一样甘甜。想要从沙子里淘出金子,就要去除那些像恶草一样有害的东西,因为恶草会危害庄稼。就像“朝歌”和“胜母”这样的地名,贤德的人都会掉转车头不去。
为人处世要做到中正不偏不倚,平庸之人往往对此感到奇怪惊讶。怎么敢一味地强硬刚直,却又不敢有丝毫的怯懦退让呢?践行礼义时不会顾虑是否违背他人意愿,也不会在乎别人的怒骂指责。
恭敬地追思秦汉以前,礼乐文化仅仅局限在黄河和华山一带。福建这地方,人们连《韶》《夏》这样的礼乐都未曾见过。饮食方面只追求美味的马肉和上好的铠甲,穿衣也仅仅知道用柘木汁染的布料。应该没有用大雁作为礼物的聘娶之礼,哪里懂得用枣和干肉作为陪嫁呢。
从汉朝、晋朝一直到唐朝,这里都没什么值得称道的事情。像田令孜和杨思勖这样的宦官,令人畏惧他们作威作福。直到常衮来到这里,人们才开始懂得不要轻易怀疑他人。即便面前满是珠玉,人们或许还会看不清它们的价值。
这一两百年来,人们渐渐懂得去驾驭骏马,懂得追求进步。郑述古和陈介夫,他们都能在闲暇时研习诗书。朱熹和黄干,更是用学问教化天下。
以前还是蛮夷附属的地方,如今已被齐鲁文化所同化。就像沂水边暮春时节的和暖之风,到处都充满着读书声。人们举止端庄、行为守规矩,相互恭敬地迎接。
这才知道地域并没有优劣之分,也欣喜这里人才能够自然涌现。只是当地男女之间的习俗,还存在一些小的缺失。就像不能像在汉地那样好好喂养马匹,也有些妨碍像在灞桥赏雪骑驴那样的雅事。
只要有心就能懂得礼义,有嘴的人都向往美好的事物。男女到了成年,居住的房屋如同台榭一样讲究。早晚能向长辈问安,春秋时节能举行社祭和蜡祭。像《诗经》里描写的溱洧河边手持兰草游玩的场景,如今也不应只是想象。
礼义从远古自然而来,人们的内心也并非一下子就亲近起来。这里的风流韵事和衣冠人物,应当会超过东晋的王谢家族。田间捕鱼打猎本不是女子该做的事,我写下这首诗来告知乡里。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