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平山菊涧 其二

卑卑梯接俗,望重若蒿蓬。 作俑繄何代,弥天以送终。 閙居常愤切,易箦愈昭融。 一二人家化,骎骎似洛中。

译文:

这首诗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以下是大致的现代汉语翻译: 那些卑微地攀附世俗的行为,即便看起来声望颇高,实际上却如同蒿草蓬草一样没有价值。 不知从哪个朝代开始兴起了不良的风气和坏的榜样,在送葬这件事上搞得铺天盖地、劳民伤财。 (平山菊涧)在平常热闹喧嚣的生活中,常常对此感到愤慨痛心,到临终之际,他的精神境界更加明亮高远。 经过他的影响和教化,一两户人家开始有了好的转变,这种良好的风气也逐渐地发展起来,就好像当年洛阳城中兴起的那种良好风尚一样。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原诗表意较为隐晦,可能存在理解上的偏差,这只是一个供参考的翻译。
关于作者
宋代陈普

陈普,字尚德,号惧斋,世称石堂先生。南宋淳佑四年(1244年)生于宁德二十都石堂(今属蕉城区虎贝乡文峰村)。南宋著名教育家、理学家,其铸刻漏壶为世界最早钟表之雏形。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