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中四句 目遇之而成色

人间何处看真色,午夜天心月满时。 无限凡夫空肉眼,凝眸决眦望西施。

译文:

你提供的内容存在一些混淆,“目遇之而成色”出自苏轼的《赤壁赋》,后面几句是陈普宋代诗作内容。下面分别为你翻译: ### “目遇之而成色” 这一句出自苏轼《赤壁赋》“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意思是:耳朵听到了(这些声音)就成为美妙的音乐,眼睛看到了(这些景色)就成为秀丽的色彩。 ### “人间何处看真色,午夜天心月满时。无限凡夫空肉眼,凝眸决眦望西施。” 在这人世间,到哪里才能看到真正纯粹的色彩呢?大概就是在午夜时分,天空正中央月亮圆满明亮的时候吧。世上无数平凡的人空长着一双肉眼,瞪大了眼睛、眼眶都要裂开了,就像想看清美女西施的容貌一样(却难以真正得见真谛)。 这里诗句中的“真色”有象征某种纯粹、本真的事物、道理之意,“凡夫”“肉眼”体现出普通人难以洞察本质,“望西施”进一步强调他们徒有渴望却难以达成的状态。
关于作者
宋代陈普

陈普,字尚德,号惧斋,世称石堂先生。南宋淳佑四年(1244年)生于宁德二十都石堂(今属蕉城区虎贝乡文峰村)。南宋著名教育家、理学家,其铸刻漏壶为世界最早钟表之雏形。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