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 羊祜 其二

尺鲤何曾到贾充,太阿曾拟血王戎。 泪痕不到沉碑上,似为苞苴走路中。

译文:

这首诗整体较有深意,以下是逐句翻译: ### “尺鲤何曾到贾充” 一尺长的鲤鱼哪里会送到贾充的手里呢。这里“尺鲤”可能是象征着某种贿赂之物,“贾充”是西晋的权臣,此句意思是像羊祜这样正直的人不会用不正当的东西去贿赂像贾充这类小人。 ### “太阿曾拟血王戎” “太阿”是古代名剑,这里意思是原本那锋利的太阿剑,曾经都打算(在正义的讨伐中)让王戎溅血。王戎也是西晋时期的人物,他在当时的一些行为受到争议,这句表达羊祜或许有惩治这类不良之人的想法。 ### “泪痕不到沉碑上” 百姓怀念羊祜而落泪的痕迹不会留在沉碑之上。“沉碑”指的是羊祜生前有政绩,百姓在他死后在岘山立碑纪念,见到碑的人无不落泪,此碑被称为“堕泪碑”,这句意思是如果羊祜不是那么正直,可能就不会有百姓如此真挚的怀念。 ### “似为苞苴走路中” 就好像是为了那些用来行贿的礼物(“苞苴”指包裹着的礼物,常指代贿赂之物)而奔走钻营一样。这句是假设,如果羊祜不坚守正直,那他就和那些为了利益行贿钻营的人没什么两样了。 整首诗通过对羊祜事迹的描写和一些假设,赞扬了羊祜的正直品格,讽刺了当时像贾充、王戎这类为了私利不择手段的人。
关于作者
宋代陈普

陈普,字尚德,号惧斋,世称石堂先生。南宋淳佑四年(1244年)生于宁德二十都石堂(今属蕉城区虎贝乡文峰村)。南宋著名教育家、理学家,其铸刻漏壶为世界最早钟表之雏形。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