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子篇

悠悠我祖,肇自轩辕。 迄于赵城,因而氏焉。 汉家涿郡,继族于燕。 卜迁大梁,世系绵绵。 宋自中叶,徙都南塘。 武显扈跸,聿居虞乡。 于赫文杏,奕世其芳。 符德象贤,谱牒有光。 顾及于我,时运倏倾。 族居萍散,遂殒家声。 苫块余息,仅存其形。 于焉有心,冀我后生。 后生是畏,圣谟炳如。 维时孜孜,无忝厥初。 岂不尔念,为惜居诸。 无后非孝,匪才若虚。

译文:

我们那源远流长的祖先啊,是从轩辕黄帝开始的。 到后来受封于赵城,于是就以赵为姓氏了。 在汉朝的时候,我们家族在涿郡发展,后来又在燕地延续家族脉络。 经过占卜选择迁徙到了大梁,家族的世系连绵不断。 宋朝到了中期,我们家族又迁徙到了南塘。 有祖先因武略出众,随皇帝出行护驾,于是就居住在了虞乡。 那声名显赫的文杏公啊,他的美德世世代代流芳。 他符合道德规范,有贤能的风范,让家族的谱牒都增添了光彩。 可到了我这一代,时运突然急转直下。 家族成员像浮萍一样四处飘散,家族的名声也因此受损。 我守丧期间苟延残喘,仅仅是保存着一副躯壳罢了。 我心中有所期望,寄希望于我们家族的后辈。 后辈们是值得敬畏的,圣人的教诲像明灯一样明亮。 你们要时时勤勉努力,不要有愧于自己的初心。 我怎能不挂念你们呢,只是可惜时光匆匆流逝。 没有后代是不孝顺的表现,没有才能就如同虚度此生啊。
关于作者
宋代赵友直

赵友直,字益之,号兰洲,上虞(今浙江上虞东南)人。良坡子。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与祖必蒸、父良坡同登进士第,授桐川簿、迁知县事。帝昺祥兴元年(一二七八),父于广州抗元死难,友直冒死舆尸归葬,后隠居眠牛山,自号牛山子,学者称师干先生。事见清乾隆《绍兴府志》卷三一、五五,光绪《上虞县志校续》卷七。 赵友直诗,据清道光本《历朝上虞诗集》所录,编为一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