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酬王昭仪

愁到浓时酒自斟,挑灯看剑泪痕深。 黄金台隗少知己,碧玉调湘空好音。 万叶秋风孤馆梦,一灯夜雨故乡心。 庭前昨夜梧桐语,劲气萧萧入短襟。

译文:

当愁绪浓烈到极点的时候,我只能独自斟酒来排解。我挑亮灯烛,看着宝剑,泪水禁不住深深流淌。 就像战国时燕昭王在黄金台招揽郭隗那样,如今我身边缺少真正理解我的知己。我就像当年弹奏《碧玉歌》的女子一样,即便有着美妙的声音,也只能白白地弹奏,无人真正欣赏。 秋风中万片树叶沙沙作响,我在这孤寂的馆舍里做梦。一盏孤灯伴着夜雨,更勾起了我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昨夜庭院前的梧桐似乎在悄声诉说,那凛冽的秋意带着一股强劲的气势,萧萧地钻进了我的短衣襟里。
关于作者
宋代汪元量

汪元量(1241~1317年后)南宋末诗人、词人、宫廷琴师。字大有,号水云,亦自号水云子、楚狂、江南倦客,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琳第三子。度宗时以善琴供奉宫掖。恭宗德祐二年(1276)临安陷,随三宫入燕。尝谒文天祥于狱中。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出家为道士,获南归,次年抵钱塘。后往来江西、湖北、四川等地,终老湖山。诗多纪国亡前后事,时人比之杜甫,有“诗史”之目,有《水云集》、《湖山类稿》。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