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干墓

卫州三十里,荒墩草无数。 忽听路人言,此葬比干处。 下马拊石碑,三叹不能去。 斐然成歌章,聊书墓头树。 我吊比干心,不吊比干墓。 世间贤与愚,同尽成黄土。 斯人亦人尔,千千万万古。

译文:

我走到离卫州城三十里的地方,看到一处荒墩,上面长满了数不清的野草。突然听到路过的人说,这里就是埋葬比干的地方。 我赶紧下马,轻轻抚摸着墓前的石碑,忍不住再三叹息,久久舍不得离去。我文思泉涌,写成了这首诗,暂且把它题写在墓旁的树上。 我凭吊的是比干的一片忠心,而不只是这座比干的坟墓。这世间无论是贤能的人还是愚昧的人,最终都化为了黄土。比干也是一个普通人啊,可他的精神却能历经千千万万年而不朽。
关于作者
宋代汪元量

汪元量(1241~1317年后)南宋末诗人、词人、宫廷琴师。字大有,号水云,亦自号水云子、楚狂、江南倦客,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琳第三子。度宗时以善琴供奉宫掖。恭宗德祐二年(1276)临安陷,随三宫入燕。尝谒文天祥于狱中。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出家为道士,获南归,次年抵钱塘。后往来江西、湖北、四川等地,终老湖山。诗多纪国亡前后事,时人比之杜甫,有“诗史”之目,有《水云集》、《湖山类稿》。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