昝相公送锦被

蜀都府主迎宾客,赠我蜀锦三百尺。 美人䔩䔩弄金梭,鸳鸯机上初成疋。 繁花乱蘂皆同心,艳枿中含杜鹃血。 玉妃如霜姑射仙,金刀剪破云霞缬。 为我裁成合欢被,细意密缝无线迹。 道人把玩色相射,银海光摇泪珠滴。 却忆故家初破时,绣龙画雉如砂石。 绮窗窈窕花离离,红粧万镜娇无力。 百幅锦帆风不动,绿湿红鲜荡春碧。 纷华过眼一梦如,蜀锦吴绫复何益。 白茅安用红锦包,虎皮难以裹羊质。 只今卷锦还府主,心地了然无得失。 铜壶漏断银缸灭,昆仑影转初三月。 道人坐久闻妙香,纸帐蒲团自清绝。

译文:

蜀地的长官热情地迎接宾客,赠送了我三百尺蜀地的锦缎。那美丽的女子轻盈地摆弄着金梭,在鸳鸯织机上刚刚织成这锦缎匹头。锦缎上繁花乱蕊的图案都象征着同心之意,艳丽的花纹中仿佛蕴含着杜鹃啼血般的色泽。 这锦缎就像是如霜似雪、来自姑射山的仙女,用金刀裁剪开如云霞般绚丽多彩的织物。锦缎被精心裁剪成了合欢被,细密地缝好,看不到一丝线迹。我这个道人拿着这锦被,它的光彩与我对视,我眼中银光闪烁,忍不住泪水滴落。 我不禁回忆起当初家乡刚刚破败的时候,那些绣着龙纹、画着雉鸡图案的织物,此刻都如同砂石一般不值一提。那时精美的窗户幽深雅致,窗前繁花错落,无数妆容艳丽的女子娇弱无力地对着镜子梳妆。曾经那上百幅锦帆在风里静止不动,船身周围绿水荡漾,映衬着鲜艳的红花,一片春景碧色。 那些繁华景象如同过眼云烟,不过是一场梦罢了,这蜀地的锦缎、吴地的绫罗又有什么益处呢?就好像白茅不需要用红锦包裹,虎皮也难以掩盖羊的本质。 如今我把这锦被卷好归还府主,心中明明白白,没有得失的挂碍。铜壶里的水漏完了,银灯也熄灭了,昆仑山的影子随着时间转动,天空中挂着初三的月亮。我这个道人久坐之后闻到清幽的香气,躺在纸帐蒲团之中,感觉格外清静超脱。
关于作者
宋代汪元量

汪元量(1241~1317年后)南宋末诗人、词人、宫廷琴师。字大有,号水云,亦自号水云子、楚狂、江南倦客,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琳第三子。度宗时以善琴供奉宫掖。恭宗德祐二年(1276)临安陷,随三宫入燕。尝谒文天祥于狱中。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出家为道士,获南归,次年抵钱塘。后往来江西、湖北、四川等地,终老湖山。诗多纪国亡前后事,时人比之杜甫,有“诗史”之目,有《水云集》、《湖山类稿》。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