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律寄呈父凤山提举 其三

燕山只在乱云边,过了黄河便豁然。 鼠帽蒙头车上坐,貂裘拥鼻草间眠。 秋砧捣落千营月,晓寨炊残万灶烟。 说与奚奴休笑我,诗人要看好山川。

译文:

燕山就横亘在那乱云缭绕的地方,过了黄河之后,眼前的景象一下子变得开阔明朗起来。 我戴着像老鼠耳朵一样样式的帽子,安坐在车上;有时裹着貂皮大衣,把鼻子都掩在里面,就在荒草间睡上一觉。 秋天里,捣衣的砧声仿佛把那笼罩着千座军营的明月都给捣落了;清晨时分,军营里那万户炊烟也随着早饭的烧煮而逐渐消散。 我跟那小仆人说,你可别笑话我呀,诗人就是要好好欣赏这世间的大好山川呢。
关于作者
宋代汪元量

汪元量(1241~1317年后)南宋末诗人、词人、宫廷琴师。字大有,号水云,亦自号水云子、楚狂、江南倦客,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琳第三子。度宗时以善琴供奉宫掖。恭宗德祐二年(1276)临安陷,随三宫入燕。尝谒文天祥于狱中。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出家为道士,获南归,次年抵钱塘。后往来江西、湖北、四川等地,终老湖山。诗多纪国亡前后事,时人比之杜甫,有“诗史”之目,有《水云集》、《湖山类稿》。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