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州借景亭

巍亭借景引壶觞,元祐诗人翰墨香。 苍峡雷霆龙意气,碧崖烟雨豹文章。 隔邻修竹娟娟静,夹道枯桑冉冉黄。 水泛帘栊簷影倒,风吹城堞角声长。 巴童结束歌仍俊,蜀女腰肢舞亦狂。 千古相望翁季在,眉山草木有辉光。

译文:

在那高耸的借景亭中,我举起酒杯,尽情畅饮。这里仿佛还弥漫着元祐年间诗人们留下的翰墨清香,让人遥想起他们当年的风采。 苍峡之中,雷霆般的声响轰鸣,恰似蛟龙展现出的磅礴意气;碧绿的山崖上,烟雨朦胧,那色彩斑斓的纹理就如同豹子身上美丽的花纹。 隔壁邻家的修长翠竹,姿态柔美,静静地挺立着;道路两旁的枯桑,叶子正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缓缓飘落。 湖水泛起涟漪,倒映着亭台的帘栊和屋檐的影子;清风吹过城墙上的雉堞,传来悠长的号角声。 当地的巴地孩童穿着整齐,歌声依然那么俊逸动听;蜀地的女子扭动着纤细的腰肢,舞姿也格外奔放热烈。 苏轼、苏辙这两位千古以来都令人敬仰的文坛大家啊,他们就像两座不朽的丰碑。他们的存在,让眉山的一草一木都仿佛增添了耀眼的光辉。
关于作者
宋代汪元量

汪元量(1241~1317年后)南宋末诗人、词人、宫廷琴师。字大有,号水云,亦自号水云子、楚狂、江南倦客,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琳第三子。度宗时以善琴供奉宫掖。恭宗德祐二年(1276)临安陷,随三宫入燕。尝谒文天祥于狱中。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出家为道士,获南归,次年抵钱塘。后往来江西、湖北、四川等地,终老湖山。诗多纪国亡前后事,时人比之杜甫,有“诗史”之目,有《水云集》、《湖山类稿》。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