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张嘉父闲居

有诗可以吟,何必拟李陵。 有酒可以酌,何必慕伯伦。 自吟复自酌,一笑睨白云。 卷舒见吾道,聚散亦世情。 老我一茅屋,萧萧山下村。 种瓜有余地,吾亦安吾贫。 兴来即杖屦,孤往无与朋。 晨出未启户,暮归或扣门。 翛然脱尘鞅,无怀与大庭。 所以轩冕贵,不移丘壑心。 此意谁独识,千载一渊明。 渊明不复作,视此壁上琴。

译文:

有诗可供我尽情吟诵,又何必去模仿李陵的诗作呢。有酒可供我随意斟饮,又何必去羡慕刘伶的洒脱呢。我独自吟诗,独自饮酒,悠然一笑,斜眼望着天上的白云。白云时而舒展时而卷曲,就如同我所追求的道;时而聚集时而飘散,也像是世间的人情冷暖。 我年老了,只拥有一座简陋的茅屋,它坐落在那山下寂静萧索的村庄里。这里还有些多余的土地可以用来种瓜,我也能安于自己的这份清贫。兴致来了,我就拄着拐杖、穿着草鞋出门,独自前往,也没有朋友相伴。清晨出门的时候,家门都还没来得及打开;傍晚归来时,或许还会被挡在门外敲门。 我潇洒自在地摆脱了尘世的羁绊,仿佛回到了无怀氏、大庭氏的上古淳朴时代。所以那些达官显贵的荣华富贵,也无法改变我钟情山林的心意。这份心意有谁能真正理解呢?千年以来,大概只有陶渊明能懂吧。可惜陶渊明已经不会再出现了,只能看看挂在墙壁上的那张琴,遥想他当年的风采。
关于作者
宋代于石

于石(一二四七~?)(生平据本集卷一《邻叟招饮》“三十将远游,海波忽扬尘”推定),字介翁,号紫岩,晚号两谿,兰溪(今属浙江)人。宋亡,隠居不仕,一意于诗,生前刊有集七卷,卒后散失,由门人吴师道就藏本及所藏续抄者选为《紫岩诗选》三卷。事见《吴礼部集》卷一七《于介翁诗选后题》,明万历《金华府志》卷一六、《宋季忠义录》卷一三有传。 于石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清朱彝尊钞本(简称朱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清光绪于国华留耕堂刻傅增湘校本(简称傅校本,藏北京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