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徐觉风铃

锵然非金亦非玉,壹片宫商纷其触。 歘如环辔玲珑摇佩旌,铿如鸣球拍琴九奏箫韶声。 凄如孤鸿叫群嘹唳穿云去,清如幽泉滴沥飘落断崖处。 余音欲断还复鸣,咄咄胡床静中据。 乃知簷铃适与风相会,锵锵铮铮可听不可佩。 我怜其轻脆不足恃,戛则成音击则碎。 嗟哉无情之物能感人,浮华言语自古多误身。 喧然声名满天地,好声过耳俱成尘。 物情万变伏还起,人生几何安足恃。 何如物我两忘言,云在青山水在月。

译文:

那清脆响亮的声音,既不像是金属碰撞,也不像是美玉相击,却仿佛是一片美妙的宫商之音,在不经意间被触动而纷纷奏响。 它忽然间好似马背上的环辔、佩饰和旌旗相互碰撞,发出玲珑的声响;又铿然如同击鼓、弹琴,奏出《箫韶》那样美妙的九章之乐。 这声音凄凉得就像孤独的鸿雁呼唤着同伴,带着嘹亮的唳声穿云而去;清澈得如同幽深的泉水,滴滴答答地飘落在断崖之处。 余音仿佛要断绝,却又再次鸣响。我悠然自得地靠在胡床上,静静地聆听着这一切。 这才知道屋檐下的风铃恰好与风相遇,发出锵锵铮铮的声音,只能聆听,却不能像玉佩一样佩戴在身上。 我怜惜它如此轻脆,不足以依靠,敲击它便能发出声音,可稍一用力就会破碎。 唉,这没有情感的东西竟然能够打动人心,而从古至今,那些浮华的言语也常常让人误了自身。 有些人的声名喧闹地布满天地,可那好听的名声一旦从耳边过去,就都化作了尘埃。 事物的情状千变万化,伏下又升起,人生又能有多长时间呢,又哪里值得去依赖呢? 不如让物和我都忘却言语,就像白云自在地飘在青山之上,泉水静静地映照着明月。
关于作者
宋代于石

于石(一二四七~?)(生平据本集卷一《邻叟招饮》“三十将远游,海波忽扬尘”推定),字介翁,号紫岩,晚号两谿,兰溪(今属浙江)人。宋亡,隠居不仕,一意于诗,生前刊有集七卷,卒后散失,由门人吴师道就藏本及所藏续抄者选为《紫岩诗选》三卷。事见《吴礼部集》卷一七《于介翁诗选后题》,明万历《金华府志》卷一六、《宋季忠义录》卷一三有传。 于石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清朱彝尊钞本(简称朱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清光绪于国华留耕堂刻傅增湘校本(简称傅校本,藏北京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