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成

长剑不入英雄手,劲气摩空拂牛斗。 埋光铲采今几年,匣中忽作蛟龙吼。 古琴不入时人耳,断弦挂壁尘埃久。 桐尾半作爨下焦,高山流水今安有。 自笑长不满七尺,役役徒为牛马走。 学剑学琴两无用,肯以穷困移所守。 孔颜非厄,盗跖非寿。 西子非妍,无盐非丑。 一时荣辱闲过眼,千古是非空挂口。 何如长歌归去来,万事无心一杯酒。

译文:

一把锋利的长剑,却没有落入英雄的手中。它那刚劲的气势直冲向天空,仿佛能拂过牛宿和斗宿这两个星宿。 这把剑被埋没了光彩、掩藏了锋芒已经有好些年了,突然有一天,它在剑匣之中发出了如同蛟龙般的怒吼。 一张古老的琴,如今已不合时人的口味。它的琴弦断了,就那么挂在墙壁上,积满了厚厚的尘埃。 琴尾的桐木,有一半都被当作灶下的柴火给烧了,像当年俞伯牙弹奏的《高山流水》那样的绝响,如今又在哪里呢? 我常常自嘲,自己身高还不足七尺,整日里忙忙碌碌,就像牛马一样为人奔走效劳。 我既学了剑术,又学了琴艺,可到头来却发现这两样都没什么用处。但我怎么会因为穷困潦倒就改变自己坚守的信念呢? 孔子和颜回一生遭遇艰难困苦,可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是真正的困厄;盗跖作恶多端却长寿,这也不能说明他就是有福之人。 西施被认为是绝世美女,但这并不意味着她就真的美到极致;无盐女被视为丑女,可这也不代表她就真的丑陋不堪。 一时的荣耀与耻辱,就这么从眼前匆匆而过;千古以来的是是非非,也不过是空挂在人们的嘴边罢了。 我又何必如此纠结呢?倒不如放声高歌,像陶渊明一样归隐田园。从此对万事都不再挂怀,只需要一杯美酒相伴就足够了。
关于作者
宋代于石

于石(一二四七~?)(生平据本集卷一《邻叟招饮》“三十将远游,海波忽扬尘”推定),字介翁,号紫岩,晚号两谿,兰溪(今属浙江)人。宋亡,隠居不仕,一意于诗,生前刊有集七卷,卒后散失,由门人吴师道就藏本及所藏续抄者选为《紫岩诗选》三卷。事见《吴礼部集》卷一七《于介翁诗选后题》,明万历《金华府志》卷一六、《宋季忠义录》卷一三有传。 于石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清朱彝尊钞本(简称朱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清光绪于国华留耕堂刻傅增湘校本(简称傅校本,藏北京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