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韵傚欧苏体

草庐抱膝方卧龙,狞飚撼户云埋峰。 冻鹊依依飞堕地,饥鹰侧翅低盘空。 岂知水官夜鏖战,鞭虬笞凤驱前锋。 茫茫万里混一色,远近高下俱迷踪。 松标特立凛生气,竹腰不折凌高风。 长江一派清不泯,浩浩独行天地中。 小民祁寒易咨怨,君子守道惟固穷。 有雪无雪两不问,仁耕义耨无歉丰。 君不见闭门无人僵卧处,任渠门外深丈许。 穷则当与凡民异,达则当为国之瑞。 何当燮理司化钧,坐令寒谷回阳春。

译文:

在那简陋的草庐里,有人像当年抱膝隐居的诸葛亮一样,正静卧其中。狂风呼啸着猛烈地撞击着门户,浓重的阴云掩埋了山峰。 寒冻中的喜鹊没了力气,依依不舍似的从空中飞落地面;饥饿的老鹰侧着翅膀,在低空盘旋。 谁能知道这是水神在夜间展开了激烈的鏖战,他挥舞着鞭子,驱赶着虬龙和凤凰作为前锋。 放眼望去,茫茫的万里天地间,全被统一成了白色,无论远近、高低之处,都让人迷失了踪迹。 松树独自挺立,透着一股令人敬畏的生气;竹子的腰杆不曾弯折,凌然傲对高风。 长江水浩浩荡荡,这一派清澈之流不曾泯灭,独自在天地间浩浩前行。 普通百姓在这酷寒之中,很容易发出哀叹和抱怨;而君子坚守道义,哪怕处于困境也能安守贫穷。 下雪还是不下雪,这些都不去过问,用仁义去耕耘,不管是歉收还是丰收都不在乎。 你没看到有人闭门不出,在屋里僵卧,任凭门外的积雪深达丈许。 穷困的时候,就应当和普通百姓有所不同;显达的时候,就应当成为国家的祥瑞。 什么时候能够掌握国家大政,调和阴阳,让那寒冷的山谷也能重回温暖的春天。
关于作者
宋代于石

于石(一二四七~?)(生平据本集卷一《邻叟招饮》“三十将远游,海波忽扬尘”推定),字介翁,号紫岩,晚号两谿,兰溪(今属浙江)人。宋亡,隠居不仕,一意于诗,生前刊有集七卷,卒后散失,由门人吴师道就藏本及所藏续抄者选为《紫岩诗选》三卷。事见《吴礼部集》卷一七《于介翁诗选后题》,明万历《金华府志》卷一六、《宋季忠义录》卷一三有传。 于石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清朱彝尊钞本(简称朱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清光绪于国华留耕堂刻傅增湘校本(简称傅校本,藏北京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