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次韵和徐改之 其二

涛头洒泪眼难干,鱼腹沉冤骨未寒。 楚些一章招莫返,曹碑八字好难看。 水流不尽湘江恨,俗奠空陈苹藻盘。 我亦逢时增感慨,凛然忠孝孰能干。

译文:

站在浪涛汹涌的江边,我泪水如注,怎么也止不住。那屈原含冤投身鱼腹,他的尸骨想必还带着寒意。 人们吟诵着《楚辞》里招魂的篇章,却再也无法召回屈原的魂魄。那曹娥碑上神秘的“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隐语,真是让人难以参透其中深意。 湘江的水滔滔不绝,就像那无尽的怨恨一般流淌。民间习俗里用苹草和水藻摆成祭品,可这又怎么能慰藉屈原的冤魂呢? 我在这端午时节,也不禁增添了许多感慨。那忠义孝道的精神如此令人敬畏,又有谁能够比得上屈原呢?
关于作者
宋代于石

于石(一二四七~?)(生平据本集卷一《邻叟招饮》“三十将远游,海波忽扬尘”推定),字介翁,号紫岩,晚号两谿,兰溪(今属浙江)人。宋亡,隠居不仕,一意于诗,生前刊有集七卷,卒后散失,由门人吴师道就藏本及所藏续抄者选为《紫岩诗选》三卷。事见《吴礼部集》卷一七《于介翁诗选后题》,明万历《金华府志》卷一六、《宋季忠义录》卷一三有传。 于石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清朱彝尊钞本(简称朱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清光绪于国华留耕堂刻傅增湘校本(简称傅校本,藏北京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