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雨叹

六月溧阳三日雨,山田喜足低田苦。 学中亦有北铃圩,低处水深三尺许。 秧苗浸倒根已浮,再种何由能入土。 老夫寓居西郭外,厌听村村蹋车鼓。 唇焦面黑嗟农夫,此生悔不业樵渔。 有山可采水可钓,免得晓夜忧耕锄。 去年一熟才了逋,今年再熟力始舒。 岂期不待稻花白,并随荇藻归江湖。 溧阳近与丹阳接,不雨由来三数月。 河流浅涩田干枯,练湖放水通舟楫。 人间既是寒暑同,天上何为雨旸别。 愿移此雨慰彼心,还我朱明作炎热。

译文:

在六月的溧阳,接连下了三天大雨。这雨对于山田来说是令人欣喜的,因为山田长久缺水,这场雨让山田水分充足;可对于低田而言,却成了一场灾难。 就连学校附近的北铃圩也是如此,地势低的地方积水深达三尺左右。秧苗全被水浸泡得倒下了,根须都漂浮在水面,就算想重新补种,又怎么能让秧苗扎根到土里去呢? 我这老头子居住在城西郊外,实在厌烦去听那村村传来的踏车戽水的鼓声。看着那些嘴唇干裂、面容黝黑的农夫们唉声叹气,我不禁感慨,他们这一生怕是后悔没有选择去做樵夫或者渔夫。 要是去做樵夫,有山可以砍柴;去做渔夫,有水可以钓鱼,这样就不用从早到晚都为耕种锄地而忧心了。去年庄稼丰收,才刚刚还清了之前欠下的赋税,本想着今年要是再丰收一次,生活就能稍稍宽裕些。 可谁能料到,还没等到稻子开花,这辛辛苦苦种下的庄稼就和那些荇藻一起被水冲进了江湖,全没了。 溧阳和丹阳相邻,丹阳那边已经有三四个月没下雨了。河流里的水又浅又少,农田都干涸了,甚至要从练湖放水来让船只通行。 人间同处一片天地,冷热寒暑都是一样的,可老天爷为什么降雨和放晴的情况却如此不同呢?我真心希望能把这边过多的雨移到那边干旱的地方,抚慰一下丹阳百姓的心,然后让天气恢复到夏季应有的炎热晴朗。
关于作者
宋代仇远

仇远:(1261-?) 字仁近,一字仁父,号山村民,钱塘 (今浙江杭州) 人。咸淳间,以诗名。元大德九年 (1305),尝为溧阳教授,官满代归,优游湖山以终。著有《兴观集》、《金渊集》及《无弦琴谱》。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