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觹轴工郑老

君不见世南人间行秘书,撑肠拄腹搜不枯。 眼空千古不留物,更用芸香祛蠹鱼。 又不见王家楼中五百车,锦奁玉轴签红牙。 夜生光怪射东壁,神鬼错愕相惊嗟。 无形之书不复见,有形之书今亦鲜。 吴侬鞭马驰京尘,何曾著眼鸡林人。 弓刀自带封侯相,黄金不博青藜杖。 请翁少待三十年,怕有米家书画船。

译文:

你看啊,难道没听说过虞世南吗?他就像人间行走的一部活的书籍,腹中装满了学问,怎么挖掘都不会枯竭。他眼界极高,看遍千古,世间万物在他眼中都不足为奇,他也不用芸香来驱赶那些蛀书的蠹鱼,因为他心中的学识才是最宝贵的。 再瞧瞧,王家的楼阁里藏着多达五百车的书籍,那些书用华美的匣子装着,玉质的卷轴搭配着红牙做的书签,显得极为珍贵。到了夜里,这些书籍仿佛散发着奇异的光芒,直射东壁,连神鬼见了都惊愕不已,相互惊叹。 然而,那些蕴含着深刻思想、难以用文字完全表达的无形之书已经很难见到了,就连有形的书籍如今也越来越稀少。如今那些吴地的人骑着马在京城的尘土中奔波,一心追逐名利,他们哪里会把像鸡林商人那样真正重视文化的人放在眼里呢? 现在的人啊,个个带着弓刀,一副有封侯拜相之相的样子,只想着追求功名利禄,却不肯用黄金去换取像青藜杖这样代表着学问和智慧的东西。 郑老啊,请您稍微等上三十年吧,说不定到那时,会出现像米芾那样痴迷书画、拥有书画船的人,重新让文化的光芒闪耀起来。
关于作者
宋代艾性夫

艾性夫(《四库全书》据《江西通志》作艾性,并谓疑传刻脱一夫字),字天谓,抚州(今属江西)人。宋末曾应科举,曾否入仕不详。以能诗与叔可(无可)、宪可(元德)并称“抚州三艾”。宋亡,浪游各地,与遗民耆老多有结交,斥仕元者为“兽心犹办死报主,人面却甘生事仇”(《义马冢》),挽谢枋得诗称“千古六经俱扫地,独公一柱肯擎天”。据明曹安《谰言长语》谓于成化五年在元江见一诗集,署江浙道提举艾性夫作,知其晚年亦曾仕元。核诸集中《留城寄旷翁》“吾年七十入城府,君更老吾仍出山,早岁相期作深隠,至今头白未能闲”,当指出仕事。有《剩语》及《孤山晚稿》,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剩语》二卷。 艾性夫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酌校《诗渊》所录诗。新辑集外诗编为第三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