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有歙砚雅宜墨镵贱号于阴以乱亡去十余年矣忽见之村学堂中睨视间有艴然持之却走者如恐予之取也因作此以遗砚

冰蚕吐丝寒玉苍,老龙磨角玄云香,半生食汝充饥肠。 正尔悒悒伤弓亡,一日到眼惊余皇,欲呼未见谁鬣长。 庸奴自愧取不臧,艴然持之走盖藏。 呜呼得失安可常,我不善保遗渠殃,苟能藏之殃而祥。 但随牛后失所当,枯竹尚作神龙骧。 安得石精变化飞堕桑君旁,塞翁失马心清凉。

译文:

曾经我有一方歙砚,它特别适合研磨墨汁。有人在砚台底部刻了个贱号,之后这方砚台便丢失了,一晃十几年过去。有一天,我突然在村学堂里见到了它。我正斜着眼睛打量它呢,有个人满脸不高兴地拿着它跑开了,好像生怕我把这砚台拿走似的。于是我写了这首诗送给这方砚台。 这方砚台啊,它就像冰蚕吐出的丝,颜色如寒玉般青苍;又好似老龙磨角时散发着玄云般的香气。我前半生就靠着用它来书写,就像拿它来填充我的精神食粮。 之前它一直默默无闻地丢失在外,就像惊弓之鸟不知去向。突然有一天出现在我眼前,让我又惊又喜。我刚想呼唤它,却没看到谁是它的主人。 那个见识短浅的家伙大概也觉得自己得到这砚台的手段不光彩,满脸怒气地拿着它跑开藏起来了。 唉,这世间的得失哪有个定数啊!是我没有好好保管它,才让它遭了这殃。要是它能被妥善收藏,这灾祸说不定还能变成福祥。 可如今它只能在那庸人手里,这实在是太不合适了。就算是枯竹,都还能有像神龙腾飞的气势呢。 什么时候这方砚台的石精能变化,飞到像桑君那样懂得珍惜它的人身边啊。就像塞翁失马一样,看开点,心里也就平静了。
关于作者
宋代艾性夫

艾性夫(《四库全书》据《江西通志》作艾性,并谓疑传刻脱一夫字),字天谓,抚州(今属江西)人。宋末曾应科举,曾否入仕不详。以能诗与叔可(无可)、宪可(元德)并称“抚州三艾”。宋亡,浪游各地,与遗民耆老多有结交,斥仕元者为“兽心犹办死报主,人面却甘生事仇”(《义马冢》),挽谢枋得诗称“千古六经俱扫地,独公一柱肯擎天”。据明曹安《谰言长语》谓于成化五年在元江见一诗集,署江浙道提举艾性夫作,知其晚年亦曾仕元。核诸集中《留城寄旷翁》“吾年七十入城府,君更老吾仍出山,早岁相期作深隠,至今头白未能闲”,当指出仕事。有《剩语》及《孤山晚稿》,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剩语》二卷。 艾性夫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酌校《诗渊》所录诗。新辑集外诗编为第三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