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五世祖妣墓

敬脉人人似饮泉,扫松罗拜喜争先。 颂琴不朽终流庆,石仲相看莫计年。 沧海桑田谁料此,秋风宰树幸依然。 五陵莫说骊山下,愁绝求羊一穗烟。

译文:

人们对祖宗的敬重之情,就好像人人都在畅饮甘美的泉水一样,发自内心。大家聚到祖坟前打扫松树周围的落叶,抢着上前虔诚地跪拜祖先,脸上都带着喜悦。 祖先留下的美好品德和功绩就像那流传千古的琴音一样,永远不会磨灭,而且还会不断地给后代带来福泽。墓前的石人石兽相互对视着,它们见证了岁月的变迁,也不用去计算在这里已经经历了多少个年头。 谁能料到世事变化如此之大,就像沧海变成桑田一样,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不过值得庆幸的是,秋风中祖坟上的树木依然还在,仿佛在诉说着家族的延续。 就不要再提那秦始皇葬于骊山之下的五陵了,它们虽有宏大的规模,但如今也不过是一片沧桑。此刻,看着像求仲、羊仲那样隐者坟前升起的一穗孤烟,我的心中满是哀愁。
关于作者
宋代艾性夫

艾性夫(《四库全书》据《江西通志》作艾性,并谓疑传刻脱一夫字),字天谓,抚州(今属江西)人。宋末曾应科举,曾否入仕不详。以能诗与叔可(无可)、宪可(元德)并称“抚州三艾”。宋亡,浪游各地,与遗民耆老多有结交,斥仕元者为“兽心犹办死报主,人面却甘生事仇”(《义马冢》),挽谢枋得诗称“千古六经俱扫地,独公一柱肯擎天”。据明曹安《谰言长语》谓于成化五年在元江见一诗集,署江浙道提举艾性夫作,知其晚年亦曾仕元。核诸集中《留城寄旷翁》“吾年七十入城府,君更老吾仍出山,早岁相期作深隠,至今头白未能闲”,当指出仕事。有《剩语》及《孤山晚稿》,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剩语》二卷。 艾性夫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酌校《诗渊》所录诗。新辑集外诗编为第三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