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陵大礼图

丹青百丈鹅溪绢,缥轴南郊大礼图。 官隶威仪犹是汉,山河风景已非吴。 秋阴汾水年年雁,月黑连昌夜夜狐。 辇路莫惊荒草暗,鮧膏灯灭出金凫。

译文:

你提供的这首诗题目应该有误,它不是《穆陵大礼图》,而是《题所画牡丹仙桃图》,不过我还是按照你提供的诗为你进行翻译。 在那长达百丈的鹅溪绢上,用丹青妙笔绘就了一幅装帧精美、以淡青色轴头装裱的南郊大礼图。 图中那些官员和差役的仪仗威仪,仿佛依旧延续着汉朝的规制,然而山河间的风景却早已不再是昔日东吴的模样。 秋日的汾水之上,年年都有大雁飞过,仿佛带着岁月的哀愁;月黑风高的连昌宫,每夜都有狐狸出没,一片荒芜凄凉。 不要因为御道上荒草丛生、一片昏暗而感到惊讶,那曾经明亮的鮧膏灯熄灭之后,只留下了金色的鸭形灯座,昔日的繁华早已一去不复返。
关于作者
宋代艾性夫

艾性夫(《四库全书》据《江西通志》作艾性,并谓疑传刻脱一夫字),字天谓,抚州(今属江西)人。宋末曾应科举,曾否入仕不详。以能诗与叔可(无可)、宪可(元德)并称“抚州三艾”。宋亡,浪游各地,与遗民耆老多有结交,斥仕元者为“兽心犹办死报主,人面却甘生事仇”(《义马冢》),挽谢枋得诗称“千古六经俱扫地,独公一柱肯擎天”。据明曹安《谰言长语》谓于成化五年在元江见一诗集,署江浙道提举艾性夫作,知其晚年亦曾仕元。核诸集中《留城寄旷翁》“吾年七十入城府,君更老吾仍出山,早岁相期作深隠,至今头白未能闲”,当指出仕事。有《剩语》及《孤山晚稿》,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剩语》二卷。 艾性夫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酌校《诗渊》所录诗。新辑集外诗编为第三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