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屏山吴显父惠歙砚

苍玉光寒篆紫烟,重重封裹到梅边。 得君一片歙溪石,即我终身绵上田。 少达必穿维翰铁,尽穷共守子云玄。 老坡莫遣穷居后,远在茶坑凤咮前。

译文:

这并不是一首单纯的古诗词翻译就能完全理解的,诗里包含了很多典故,以下是逐句较为通俗的现代汉语翻译: ### 首联 “苍玉光寒篆紫烟,重重封裹到梅边”: 那方歙砚如同带着清冷光泽的苍玉一般,好似萦绕着紫色的烟雾般神秘。它被层层包裹着,一路送到了我这栽着梅花的居所。 ### 颔联 “得君一片歙溪石,即我终身绵上田”: 得到你送来的这一块取自歙溪的砚石,就如同拥有了我这辈子都可以依靠的“绵上田”(“绵上田”是个典故,介子推隐居绵山,后世用“绵上田”比喻可以安身立命的东西),对我来说太珍贵了。 ### 颈联 “少达必穿维翰铁,尽穷共守子云玄”: 年少想要显达有所成就,就一定得像桑维翰(桑维翰常说“安有男儿汉而不能以手运钱乎”,还铸铁砚示人以决心)那样有穿破铁砚的刻苦精神;即便陷入穷困之境,我也会像扬雄(字子云,他在穷困中坚守学问,作《太玄》)一样坚守自己的学问和操守。 ### 尾联 “老坡莫遣穷居后,远在茶坑凤咮前”: 我可不想像苏东坡(号老坡)那样,一直处于穷困的境地。我要在茶坑和凤咮这样的地方(这里可能是代指比较偏远却充满希望的地方),努力进取,而不是落在别人后面。
关于作者
宋代艾性夫

艾性夫(《四库全书》据《江西通志》作艾性,并谓疑传刻脱一夫字),字天谓,抚州(今属江西)人。宋末曾应科举,曾否入仕不详。以能诗与叔可(无可)、宪可(元德)并称“抚州三艾”。宋亡,浪游各地,与遗民耆老多有结交,斥仕元者为“兽心犹办死报主,人面却甘生事仇”(《义马冢》),挽谢枋得诗称“千古六经俱扫地,独公一柱肯擎天”。据明曹安《谰言长语》谓于成化五年在元江见一诗集,署江浙道提举艾性夫作,知其晚年亦曾仕元。核诸集中《留城寄旷翁》“吾年七十入城府,君更老吾仍出山,早岁相期作深隠,至今头白未能闲”,当指出仕事。有《剩语》及《孤山晚稿》,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剩语》二卷。 艾性夫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酌校《诗渊》所录诗。新辑集外诗编为第三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