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僧

利门名路两何凭,百岁风前短焰灯。 只恐为僧僧不了,为僧心了总输僧。

译文:

在追逐名利的道路上,哪里有什么真正可靠的凭借呢?人这短暂的一生,就如同那在狂风前摇曳的微弱灯火,随时都可能熄灭。 我只是担心有些人想要出家为僧,却无法真正参透为僧的真谛。要是能真正领悟了为僧的本心,那无论如何都算是胜过那些没有参透的人了。
关于作者
宋代艾性夫

艾性夫(《四库全书》据《江西通志》作艾性,并谓疑传刻脱一夫字),字天谓,抚州(今属江西)人。宋末曾应科举,曾否入仕不详。以能诗与叔可(无可)、宪可(元德)并称“抚州三艾”。宋亡,浪游各地,与遗民耆老多有结交,斥仕元者为“兽心犹办死报主,人面却甘生事仇”(《义马冢》),挽谢枋得诗称“千古六经俱扫地,独公一柱肯擎天”。据明曹安《谰言长语》谓于成化五年在元江见一诗集,署江浙道提举艾性夫作,知其晚年亦曾仕元。核诸集中《留城寄旷翁》“吾年七十入城府,君更老吾仍出山,早岁相期作深隠,至今头白未能闲”,当指出仕事。有《剩语》及《孤山晚稿》,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剩语》二卷。 艾性夫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酌校《诗渊》所录诗。新辑集外诗编为第三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