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僧如云不受缚,乌藤五尺陪行脚。 几年陈迹旋磨牛,一日横空出笼鹤。 江山悠远天宇阔,眼力穷时吟吻渴。 含新咽秀入清脾,蔬笋敢污甘露钵。
赠古崖复上人游
译文:
那些高僧就像天空中的云朵一样自由自在,不受任何拘束,他们手持五尺长的乌藤拐杖,四处云游修行。
多年来,这位复上人就像围着磨盘打转的牛一样,生活按部就班,有着一些旧有的经历和足迹。然而,在某一天,他就如同冲破牢笼、直上云霄的仙鹤一般,毅然踏上新的旅程。
他所游历之处,江山广阔辽远,天空也无比开阔。当他尽力极目远眺,把目光所及之处都看遍的时候,心中涌动着无尽的诗意,嘴巴就像干涸了一般,渴望吟出美妙的诗句。
一路上,他领略着新奇秀丽的景色,将这些美好都融入到自己纯净的心田之中。他是如此高洁,绝不会让那些世俗的、如同粗陋蔬笋般的凡俗之事,玷污了自己那如同能承接甘露的钵盂一样纯净的修行之心。
关于作者
宋代 • 艾性夫
艾性夫(《四库全书》据《江西通志》作艾性,并谓疑传刻脱一夫字),字天谓,抚州(今属江西)人。宋末曾应科举,曾否入仕不详。以能诗与叔可(无可)、宪可(元德)并称“抚州三艾”。宋亡,浪游各地,与遗民耆老多有结交,斥仕元者为“兽心犹办死报主,人面却甘生事仇”(《义马冢》),挽谢枋得诗称“千古六经俱扫地,独公一柱肯擎天”。据明曹安《谰言长语》谓于成化五年在元江见一诗集,署江浙道提举艾性夫作,知其晚年亦曾仕元。核诸集中《留城寄旷翁》“吾年七十入城府,君更老吾仍出山,早岁相期作深隠,至今头白未能闲”,当指出仕事。有《剩语》及《孤山晚稿》,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剩语》二卷。 艾性夫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酌校《诗渊》所录诗。新辑集外诗编为第三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