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陈朝玉爱竹轩

阴森窗外万琅玕,尽日吟翁此倚阑。 曾借春风闲管勾,喜从劫火报平安。 四时青眼相看易,三世同盟耐久难。 千古溪林遗事在,不妨标致共高寒。

译文:

窗外那一片密密麻麻的竹子,犹如无数碧玉般的美竹挺立着,营造出阴森清幽的氛围。整日里,那位爱吟诗的老人就倚靠在栏杆上,沉醉在这竹景之中。 这些竹子曾经在春风里舒展身姿,我也曾悠闲地欣赏照料它们。令人欣喜的是,它们历经劫难战火,依旧安然无恙,报来平安的消息。 一年到头,竹子总是以那生机勃勃的青色映入我的眼帘,相看两不厌是很容易做到的。但要像孟宗、殷仲堪、袁粲三代人与竹结为好友那样,长久地坚守这份情谊,可就太难得了。 自古以来,有很多与竹林相关的美好故事流传下来。如今,我和这竹子不妨也一同保持那高洁的姿态,傲立在这清冷的环境之中。
关于作者
宋代艾性夫

艾性夫(《四库全书》据《江西通志》作艾性,并谓疑传刻脱一夫字),字天谓,抚州(今属江西)人。宋末曾应科举,曾否入仕不详。以能诗与叔可(无可)、宪可(元德)并称“抚州三艾”。宋亡,浪游各地,与遗民耆老多有结交,斥仕元者为“兽心犹办死报主,人面却甘生事仇”(《义马冢》),挽谢枋得诗称“千古六经俱扫地,独公一柱肯擎天”。据明曹安《谰言长语》谓于成化五年在元江见一诗集,署江浙道提举艾性夫作,知其晚年亦曾仕元。核诸集中《留城寄旷翁》“吾年七十入城府,君更老吾仍出山,早岁相期作深隠,至今头白未能闲”,当指出仕事。有《剩语》及《孤山晚稿》,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剩语》二卷。 艾性夫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酌校《诗渊》所录诗。新辑集外诗编为第三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