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僧洪淡寮见示金刚经解集验方村寺清规皆自著也诗以归之

不作人间肉食僧,霜髭茁茁骨棱棱。 释经妙在一转语,疗病良于三折肱。 处寺有规能缚律,即心是佛不传灯。 胸中历历前朝事,说到西头气拂膺。

译文:

洪淡寮和尚可不是那种只知享受人间荤腥的普通僧人,你看他那白霜般的胡须浓密且茁壮,瘦骨嶙峋的模样尽显清修之气。 他阐释佛经的精妙之处,在于能以简洁而关键的一句话,就点醒世人;他治病的医术十分高明,比那些经历多次折肱之痛、积累丰富经验的医生还要厉害。 他所在的村寺有自己严格的清规,能够约束寺中众人遵守戒律;他秉持“即心是佛”的理念,认为佛性就在每个人心中,无需依靠外在的传灯仪式来悟道。 他的胸中清晰地记着前朝的那些往事,每当说到前朝衰败的情况时,他就义愤填膺,情绪激动得难以自持。
关于作者
宋代艾性夫

艾性夫(《四库全书》据《江西通志》作艾性,并谓疑传刻脱一夫字),字天谓,抚州(今属江西)人。宋末曾应科举,曾否入仕不详。以能诗与叔可(无可)、宪可(元德)并称“抚州三艾”。宋亡,浪游各地,与遗民耆老多有结交,斥仕元者为“兽心犹办死报主,人面却甘生事仇”(《义马冢》),挽谢枋得诗称“千古六经俱扫地,独公一柱肯擎天”。据明曹安《谰言长语》谓于成化五年在元江见一诗集,署江浙道提举艾性夫作,知其晚年亦曾仕元。核诸集中《留城寄旷翁》“吾年七十入城府,君更老吾仍出山,早岁相期作深隠,至今头白未能闲”,当指出仕事。有《剩语》及《孤山晚稿》,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剩语》二卷。 艾性夫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酌校《诗渊》所录诗。新辑集外诗编为第三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