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滨石

荆山石有玉,楚国无人知。 再献犹弗售,抱璞空自悲。 他日遇良工,乃始称其奇。 宝传数百载,邯郸又得之。 秦人请城易,赵氏以为疑。 不予宁负曲,予之恐见欺。 相如奉使往,持璧指瑕疵。 冲冠遽如许,睨柱欲何为。 衣褐已归赵,汤镬安足辞。 奇哉古若人,掩卷空嗟咨。 是非定百世,成败止一时。 天生此尤物,前后成祸基。 有美当韫匵,衒鬻诚非宜。 和氏不待价,刖足将尤谁。 人才国轻重,璧岂系安危。 相如真暴虎,虽死悔莫追。 二子有遗憾,仲尼真吾师。 泗滨一片石,不染自成缁。 上有华林字,疑是故物遗。 春官雅好古,传载烦文移。 主人不敢惜,持贡白玉墀。 埋光经几年,不与赏音期。 无意博连城,得失轻毫厘。 二事拟非伦,聊以资吾诗。

译文:

荆山的石头里藏有美玉,可楚国却没人能识别它。卞和两次献上美玉都没有被认可,只能抱着璞玉独自悲伤。 有一天遇到了技艺高超的工匠,美玉才被发现它的奇妙。这块宝玉流传了几百年,后来又到了邯郸人手中。 秦国提出用城池来交换和氏璧,赵国对此心存疑虑。不给秦国吧,担心会背负理亏的名声;给秦国吧,又害怕被欺骗。 蔺相如奉命前往秦国,拿着和氏璧指出它的瑕疵。他怒发冲冠,态度十分激愤,斜着眼睛看着柱子,好像要做出什么惊人之举。 他乔装打扮把和氏璧送回了赵国,面对可能被烹煮的刑罚也毫不推辞。 古代这些人真是奇特啊,我合上书本不禁空自叹息。是非对错要经过百世才能定论,成败不过是一时的事情。 天生的这种珍奇宝物,前后都成了灾祸的根源。美好的东西应当藏在柜子里,四处炫耀售卖实在不合适。 和氏璧不等待合适的价钱就急于出手,被砍去双脚又能怨谁呢? 人才才关系到国家的兴衰,一块玉璧怎么能决定国家的安危。蔺相如就像空手打虎一样鲁莽,即便死了也追悔莫及。 卞和与蔺相如都有遗憾,孔子才真是我们的老师。 泗水边有一片石头,不用沾染就自然变黑了。上面刻着“华林”的字样,怀疑是从前遗留下来的物品。 礼部官员向来喜好古物,通过文书往来让人把它运来。主人不敢吝惜,把它进献给了皇宫。 它被埋没光彩已经很多年了,也没遇到能欣赏它的人。它也无意去换取连城的价值,得与失都看得很轻。 和氏璧和泗滨石这两件事本不能相提并论,我只是借此来创作这首诗罢了。
关于作者
宋代陆文圭

陆文圭(一二五○~一三三四),字子方,江阴(今属江苏)人。度宗咸淳三年(一二六七)膺乡荐,时年十八。宋亡隠居城东,学者称墙东先生。元仁宗延祐四年(一三一七)再中乡举,朝廷数度征召,以老疾不应。卒年八十五。有《墙东类稿》二十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仍辑为二十卷。清光绪《江阴县志》卷一六有传。 陆文圭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