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宋代 汪炎昶 复热 复热 3 次阅读 纠错 宋代 • 汪炎昶 昨暮北窗雨,未辨欹枕声。 今晨东郊日,依作□炎□。 神龙伏窟宅,独忍遗吾民。 却恐空山雷,散入饥肠鸣。 皇天亦何意,水旱频相仍。 疲羸易凋瘵,可使失岁登。 忧民岂吾责,畎亩心未宁。 译文: 这首诗中“依作□炎□”可能存在缺字,影响了准确理解,但整体意思还是可以大致翻译出来。 昨天傍晚,北窗外面下起了雨,我靠在枕头上,都没怎么分辨出那雨滴的声音。 今天清晨,东郊的太阳升起,依旧是酷热难耐(这里因为缺字只能大概表述热的意思)。 神龙伏藏在它的窟宅之中,怎么忍心抛下我们这些百姓不管呢。 我却担心那空山之中的雷声,最后都变成了饥民腹中的肠鸣声。 老天啊,你到底是怎么想的,水灾和旱灾频繁交替出现。 那些疲惫瘦弱的百姓本就容易生病,怎么能让他们失去丰收的年头呢。 虽说担忧百姓并非是我的职责,但即便我只是个在田间劳作的人,心里也无法安宁。 标签: 宋诗 关于作者 宋代 • 汪炎昶 汪炎昶(一二六一~一三三八),字懋远,婺源(今属江西)人。幼励志力学,受学于孙嵩,得程朱性理之要。宋亡,与同里江凯隠于婺源山中,名其所居为雪甆,自号古逸民,学者称古逸先生。元惠宗至元四年卒,年七十八。有《古逸民先生集》二卷。事见本集附录《汪古逸民先生行状》。 汪炎昶诗,以《宛委别藏》本为底本,并新辑集外诗编为一卷。 纳兰青云 ×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