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妇怨

掷梭两手倦,踏𥬞双足趼。 三日不住织,一疋才可剪。 织处畏风日,剪时谨刀尺。 皆言边幅好,自爱经纬密。 昨朝持入库,何事监官怒。 大字雕印文,浓和油墨污。 父母抱归舍,抛向中门下。 相看各无语,泪迸若倾泻。 质钱解衣服,买丝添上轴。 不敢辄下机,连宵停火烛。 当须了租赋,岂暇恤襦袴。 前知寒切骨,甘心肩骭露。 里胥踞门限,叫骂嗔纳晚。 安得织妇心,变作监官眼。

译文:

织布的妇女双手投梭已经疲倦不堪,双脚踩踏织机的踏板磨出了厚厚的茧子。连续三天一刻不停地织布,好不容易才织出一匹布可以裁剪下来。 织布的时候生怕风吹日晒弄坏了布,裁剪的时候小心翼翼地按照尺寸用刀。大家都说这布的边幅整齐好看,自己也很得意这布的经纬线织得又密又好。 昨天把织好的布拿到库房去交,不知道为什么监官大发雷霆。原来布上被用大字雕印的文章,还被浓浓的油墨给弄脏了。父母只好把布抱回家,扔在院子当中的门下。一家人你看我我看你,都默默无言,泪水像倾泻的水流一样夺眶而出。 没办法,只好把衣服拿去典当换钱,再买丝来继续织布上机。不敢轻易离开织机,甚至连晚上都不停下,熄灭了灯火还在赶工。 心里想着必须要先把租赋交上,哪有时间顾得上自己有没有短衣和裤子穿。早知道寒冬会冷得刺骨,也只能心甘情愿地让肩膀和小腿露在外面。 乡里的小吏蹲坐在门槛上,大声叫骂,还生气地责怪交布交晚了。怎么才能让监官的心,变得像织妇那样用心在意这布呢!
关于作者
宋代文同

文同(1018~1079年),字与可,号笑笑居士、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绵阳市盐亭县)人。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文同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文同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