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东山村舍

八十雪眉翁,灯前屡歔欷。 问之尔何者,不语惟抆泪。 良久云老矣,未始逢此事。 种粟满川原,幸已皆茂遂。 喜闻欲登熟,近复失所冀。 有虫大如蚕,日夜啮其穗。 群鸦利虫食,剪摘俱在地。 驱呵力难及,十止余三四。 供家固未足,王税何由备。 瘠土耕至骨,所得几何利。 又令遭此祸,不晓上天意。 在世幸许年,必以饥馑死。 闻之不敢诘,但愧有禄位。 移灯面空壁,到晓曾不寐。

译文:

在东山村的这户人家借宿时,我看到一位八十岁左右、眉毛雪白的老翁,在灯光前不住地叹息抽泣。 我问他怎么了,他却不说话,只是一个劲儿地擦眼泪。过了好一会儿,他才说自己年纪大了,这辈子都没遇到过这样的事儿。 他说原本在那满是山川平原的土地上种满了粟米,所幸都长得很茂盛。大家正高兴地盼着丰收呢,没想到最近希望全没了。有一种像蚕一样大的虫子,日夜不停地啃咬粟米的穗子。一群乌鸦为了吃虫子,把粟米穗子也啄得到处都是。就算使劲驱赶,也顾不过来,原本的收成最后只剩下三四成。 这点收成,养活一家人都不够,更别提拿什么去交官府的税了。这贫瘠的土地,他一直拼命耕种,又能有多少收益呢。现在又遭遇这样的灾祸,实在不明白老天爷是什么意思。他说自己活了这么多年,看来注定要饿死了。 听他说完,我都不敢再追问下去,只觉得自己空有俸禄和官位却无能为力,满心愧疚。我把灯移到对着空墙壁的地方,一直到天亮都没能睡着。
关于作者
宋代文同

文同(1018~1079年),字与可,号笑笑居士、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绵阳市盐亭县)人。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文同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文同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