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太元

彼徐太元者,杭州之参军。 同僚曰张惠,犯赃抵深文。 徐哀其母老,诣狱辄自陈。 谓惠所受赃,太元本同分。 今傥独坐惠,此狱无乃冤。 均之不满法,惠遂减死论。 太元亦坐免,不调十余年。 西台李侍郎,典选世所贤。 闻徐之所为,特以不次迁。 擢授郑司功,太元名始传。 后为申王师,德行人推先。 嗟哉后世人,恩义日不完。 初既同职事,言色殊相欢。 谄酒与佞食,旦夕同杯盘。 一有不得意,艰险立万端。 推之入网罗,又以毒箭攒。 昂然了自得,衒露其术全。 此等虽曰人,犬彘曾岂然。 眼见与耳闻,天下何可言。 我今作此诗,中有二义存。 欲使在位者,此风幸相敦。 勿令有识人,命尔为蝎蚖。 又欲彼正士,为国掌三铨。 须察此恶子,废斥入冗员。 自然此浮薄,不长其奸根。 览者请味之,勿罪其言烦。

译文:

有个叫徐太元的人,是杭州的参军。 他有个同僚叫张惠,因贪污受贿而被严厉治罪。 徐太元怜悯张惠的母亲年老,就到监狱去主动陈述。 他说张惠所收受的赃款,自己本来也参与分了。 如今倘若只让张惠一人承担罪责,这案子恐怕有冤情。 因为两人所涉金额都没达到按法律严惩的标准,张惠最终被免去死罪。 徐太元也因为这件事被免官,十多年都没有再得到官职。 西台的李侍郎,主管官员选拔,是世人公认的贤明之人。 他听说了徐太元的事迹,特意破格提拔他。 徐太元被提拔为郑司功,从此名声开始流传开来。 后来他还担任了申王的老师,他的品德和行为被人们推崇。 唉!后世的人啊,恩义之情一天天缺失。 起初大家一起共事时,言语神色十分欢洽。 一起沉迷于美酒佳肴,整日同坐一桌吃喝。 一旦有人遭遇不如意的事,就会有无数的艰难险阻降临。 把人推进陷阱,还像用毒箭攒射一样落井下石。 还昂首挺胸,一副得意的样子,炫耀自己手段高明。 这样的人虽然被称作人,可连猪狗都不如。 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这些事,天下的乱象真不知该怎么说。 我现在写下这首诗,其中包含两层意思。 希望那些在位的官员,能大力推崇这种重恩义的风气。 不要让有识之士,把你们看作毒蝎和毒蛇。 也希望那些正直的人士,当为国掌管官员选拔之事时。 一定要明察这些恶劣之人,把他们贬斥到闲散无用的职位。 这样一来,这种轻浮浅薄的风气,就不会让他们的奸恶之根继续生长。 阅读这首诗的人请仔细品味其中之意,不要责怪我言辞繁琐。
关于作者
宋代文同

文同(1018~1079年),字与可,号笑笑居士、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绵阳市盐亭县)人。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文同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文同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