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杨山人诗

秋高群山空,众籁吐天窍。 霜飚击林野,岩壑起哀嘂。 萧萧寒月下,合若万鬼啸。 疑是太古魂,㗀㗀此中吊。 山人住中𪩘,侧耳得清峭。 谱之入文字,满卷冷雪照。 其声太凄楚,劲涩皆古调。 俗尚正淫靡,惑者自夸耀。 山人持之归,无乃取众谯。 会有知此音,相逢当一笑。

译文:

在秋意高远的时节,群山显得空旷寂寥,大自然的各种声音仿佛从天地的孔窍中宣泄而出。寒霜裹挟着狂风猛烈地撞击着山林和原野,岩石沟壑间传出哀伤的呼啸声。 在那清冷的月光下,风声萧瑟,就好像千万个鬼魂在齐声号叫。让人怀疑这是远古时期的魂魄,在这山林间发出悲切的哭声。 杨山人居住在半山腰上,侧耳倾听着这些清峭的声音。他把这些声音谱写成文字,满纸都像是被清冷的雪光映照。 他诗中的声音太过凄楚,笔力刚劲、音韵涩滞,都是古朴的格调。当下世俗的风尚正趋于淫靡,那些被这种风尚迷惑的人还在自我夸耀。 杨山人秉持着自己古朴的诗风归去,恐怕会招来众人的责备吧。但总会有懂得这种高雅音韵的人,当他们相逢时,定会相视一笑,心意相通。
关于作者
宋代文同

文同(1018~1079年),字与可,号笑笑居士、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绵阳市盐亭县)人。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文同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文同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