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子平吊猿

去年汶山花平僧,求得匡猿远相寄。 来时野性已驯熟,趫捷轻便殊可憙。 呼来遣去会人语,一成已绝归山意。 置之眼前看不足,解去绦索令自恣。 月明木杪倚风啸,天暖花阴向阳睡。 儿童围绕宾客惜,倒挂横跳衒嬉戏。 豢夫每日费提举,未始时节亏饮饲。 前时忽来报之病,抱立阶前自临视。 与之柿栗不肯顾,局脚埋头交两臂。 毛焦色暗肉挛缩,斗觉精神变憔悴。 寻常忽然遇小疾,不过蜘蛛噉三四。 咽喉才下即无恙,何此不效况频饵。 今朝霜风冷入骨,早遣之问云已毙。 人情不免为伤怛,退自悔恨中且愧。 重峦复岫本其乐,大薄长林违尔志。 苦将缰锁强维絷,不究天年良有自。 遣人包裹瘗深僻,不使筋骸属蝼蚁。 西邻子平最好事,闻之搏髀叹无已。 再三惨怛来访问,归作长篇逾百字。 其词读之甚凄怆,亦谓一鬰叹其死。 复推物理重相慰,聚有散无皆偶尔。 把之庭下读复读,仰望高株一歔欷。

译文:

去年,汶山花平的僧人,从远方求得一只匡地的猿猴寄送给我。 这猿猴刚来的时候,野性已经被驯化得很温顺了,它行动敏捷轻快,十分招人喜爱。它能听懂人的话,主人呼唤它或者让它离开,它都能明白,一旦适应了这里,就完全没了回归山林的想法。 我把它放在眼前,怎么看都看不够,还解开它的绳索,让它自由活动。月明之夜,它会倚靠在树梢上迎风长啸;天气暖和时,它会在花阴下向阳而睡。孩子们围绕着它,宾客们也都很怜惜它,它一会儿倒挂着,一会儿横着跳,炫耀自己的身手,尽情嬉戏。 饲养它的人每天精心照料,从未在饮食方面亏待过它。前些日子,忽然有人来报告说它生病了,我赶紧抱它到台阶前亲自查看。给它柿子、栗子,它看都不看一眼,蜷缩着脚,埋着头,双臂交叉。它毛发干枯,毛色灰暗,皮肉都缩了起来,明显感觉精神变得十分憔悴。 平常它偶尔生点小病,只要吃三四只蜘蛛就好了。咽喉里咽下蜘蛛后马上就没事了,可这次却没有效果,而且多次喂食蜘蛛也不管用。 今天早晨,寒霜冷风刺骨,我早早派人去询问,回报说它已经死了。 人之常情,我难免为此伤心悲痛,事后自己悔恨不已,内心又满是愧疚。重重山峦、层层峰岫本是它快乐的家园,广阔的丛林才符合它的心意。我苦苦地用缰绳和锁链强行束缚它,它不能尽享天年实在是有原因的。 我派人把它包裹起来,埋葬在幽深偏僻的地方,不让它的尸骨被蝼蚁啃食。 西邻的子平最喜欢多管闲事,听说这件事后,拍着大腿叹息个不停。他再三悲痛地前来询问情况,回去后写了一篇超过百字的长诗。 他的诗读起来十分凄怆,也是为猿猴的死而发出的一腔郁愤之叹。他又推究事物的道理来安慰我,说聚合离散都是偶然的。 我拿着他的诗在庭下读了又读,抬头望着高高的树木,不禁长声叹息。
关于作者
宋代文同

文同(1018~1079年),字与可,号笑笑居士、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绵阳市盐亭县)人。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文同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文同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