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提刑度支王店鸡诗

王店有邮吏,养鸡殊可笑。 昂然处高襟,不肯以时嘂。 官有宿此者,西征待初晓。 鸡竟不一鸣,问吏吏已告。 云此最荒绝,左右悉蓬蓼。 狐狸占为宅,恣横不可道。 前此三四鸡,一一遭其暴。 寻声即知处,尽获爪牙吊。 自后始得此,其若有人教。 东方或未明,群丑尚腾趠。 此鸡但钳结,直伺太阳耀。 虽然谓失旦,似得保身要。 官曰此何用,不然则宜粜。 不见不鸣雁,先死盖自召。 天下已明白,岂假更喧闹。 徒尔费稻粱,曾莫知所报。 吏云官言是,且愿勿嘲诮。 知是本在人,此物何足校。

译文:

王店有个驿站小吏,养的鸡十分可笑。那鸡高傲地站在高处,却不按时打鸣。 有官员在这里留宿,准备天一亮就继续向西赶路。可这鸡竟然一声都不叫,官员询问小吏,小吏说明了情况。 小吏说这个地方极其荒凉偏僻,周围全是蓬草和水蓼。狐狸把这里当成了巢穴,肆意横行,简直没法说。之前养的三四只鸡,一只只都遭到了狐狸的残害。循着声音去找,还能找到被狐狸抓咬的鸡的残骸。 从那以后才得到了这只鸡,它好像是有人教导过一样。天还没亮的时候,那些狐狸之类的坏家伙还在四处乱窜。这只鸡就紧紧闭着嘴不叫,一直等到太阳升起光芒闪耀。 虽说它这样算是耽误了报晓,但好像也掌握了保身的诀窍。官员说这鸡有什么用,要是这样还不如把它卖了。你没看到那些不叫的大雁吗,早早死掉其实是自己招来的灾祸。天下都已经一片光明了,哪里还需要它再喧闹报晓。它白白浪费了那么多稻粱,却一点回报都不知道给。 小吏说官员说得对,还希望官员不要嘲笑这只鸡。他知道关键其实在人,这鸡哪里值得去计较呢。
关于作者
宋代文同

文同(1018~1079年),字与可,号笑笑居士、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绵阳市盐亭县)人。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文同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文同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