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陵阳不见中秋月

陵阳乱山中,阴雺日夕发。 晴光尚希见,况复求夜月。 二年逢中秋,曾不识皎洁。 烟云尔何事,常此作蓬勃。 才令薄中明,已遣浓处没。 群邪利幽暗,左右觉窸窣。 清光若蒙蔽,谁为我磨拂。 庭下倚高株,露华沾鬓髪。

译文:

在陵阳这一片连绵的乱山之中,整日整日都是阴沉沉、雾蒙蒙的,阴霾不分早晚地肆意弥漫。平日里,晴朗的天光都很难得一见,更别说是在夜晚见到那明亮的月亮了。 我在陵阳已经度过了两个中秋佳节,可竟一次都没见过那皎洁的月色。那烟云啊,你到底在搞什么名堂,总是这般气势汹汹地蓬勃涌起。刚刚让月光在淡薄处稍稍透出一点明亮,转眼间又在浓重的地方将它完全吞没。 就像一群邪恶的小人,他们就喜欢这幽暗的环境,在四周窃窃私语、暗中作祟。如果这清亮的月光被长久地蒙蔽,又有谁能为我把这阴霾都拂去呢? 我独自在庭院中倚靠在高高的树旁,冰冷的露水悄然沾湿了我的鬓发。
关于作者
宋代文同

文同(1018~1079年),字与可,号笑笑居士、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绵阳市盐亭县)人。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文同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文同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