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何首乌丸与友人

此草有奇效,尝闻于习之。 陵阳亦旧产,其地尤所宜。 翠蔓走岩壁,芳丛蔚参差。 下有根如拳,赤白相雄雌。 𣃁之高秋后,气味乃不亏。 断以苦竹刀,蒸曝凡九为。 夹罗下香屑,石密相和治。 入臼杵万过,盈盘走累累。 日进岂厌屡,初若无所滋。 渐久觉肤革,鲜润如凝脂。 既已须髪换,白者无一丝。 耳目固聪明,步履欲走驰。 十年亲友别,忽见皆生疑。 问胡得尔术,容貌曾莫衰。 为之讲灵苗,不为世俗知。 盖以多见贱,蓬藋同一亏。 君如听予服,此语不敢欺。 勿信柳子厚,但夸仙灵脾。

译文:

这种草有着奇妙的功效,我曾听人(这里可能指李习之)说起过。 陵阳这个地方向来就盛产它,那里的环境特别适宜它生长。 翠绿的藤蔓在岩壁间蔓延攀爬,芬芳的植株一丛丛高低错落。 在下面长着拳头般大小的根块,有赤白两种,好似雌雄相伴。 在深秋时节把它挖出来,此时它的气味和功效才不会减损。 用苦竹刀将它切断,经过蒸和晒反复九次。 把它夹在罗绢中研磨成香屑,再用石蜜来调和处理。 放进石臼里舂捣上万次,最后做成一个个圆润的丸子摆满盘子。 每天服用不必担心次数多,刚开始好像没什么明显的效果。 时间久了就会发觉皮肤,变得新鲜光润如同凝固的油脂。 头发也会更换一新,白发一根都不剩。 耳朵听得清,眼睛看得明,脚步轻快得好像能奔跑起来。 要是和亲友分别十年,他们突然见到你都会心生疑惑。 问你用了什么办法,容貌竟然一点都没衰老。 这时就可以给他们讲讲这神奇的草药,它不被世俗之人了解。 大概是因为常见所以被人轻视,就像和蓬蒿之类的野草一样被人忽略。 如果你肯听我的话服用它,我这些话可不会欺骗你。 不要只相信柳子厚(柳宗元),只夸赞仙灵脾的功效。
关于作者
宋代文同

文同(1018~1079年),字与可,号笑笑居士、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绵阳市盐亭县)人。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文同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文同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