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芡

芡盘团团开碧轮,城东壕中如叠鳞。 汉南父老旧不识,日日岸上多少人。 骈头鬅𩃭露秋熟,绿刺红针割寒玉。 提笼当筵破紫苞,老蚌一开珠一掬。 吹台北下凝祥池,圃田东边仆射陂。 如今两处尽堙没,异日此地名应驰。 物贵新成味尤美,可惜飘零还入水。 料得明年转更多,一匝清波流万子。

译文:

那芡实的叶片像圆圆的绿色车轮般铺展开来,城东的护城壕里,这些叶片层层叠叠,就像鱼鳞一样密集排列。汉南的父老乡亲们以前从未见过这般景象,每天都有好多人在岸边驻足观望。 那芡实果一个个簇拥在一起,从水中探出头来,露出成熟的模样,它们浑身长满了绿色的尖刺和红色的针状物,就像割破了寒冷的玉石一般晶莹。提着竹笼把芡实带到筵席上,剥开那紫色的外壳,就如同打开了老蚌,里面满满都是像珍珠一样的芡实籽。 想当年,吹台北面的凝祥池,圃田东边的仆射陂,都是盛产芡实的好地方。可如今这两处都已经被泥沙掩埋,不复往日的繁荣。但这个地方的芡实却如此新鲜肥美,日后此地肯定会因为芡实而声名远扬。 芡实这种东西刚长成的时候最为珍贵,味道也格外鲜美,只可惜有一些还没被人采摘就又飘零到水里去了。我猜想明年这里的芡实会更多,那一整片清波之中,肯定会漂浮着成千上万颗芡实籽呢。
关于作者
宋代文同

文同(1018~1079年),字与可,号笑笑居士、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绵阳市盐亭县)人。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文同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文同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