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觐者高士,梁州城固人。 读书不求官,但与耕稼亲。 夫妇既已老,左右无子孙。 一日召奴婢,尽以田宅均。 俾之各为业,不用来相闻。 遂去隠南山,杂迹麋鹿群。 约曰或过汝,所给为我陈。 有时携其妻,来至诸人门。 乃与具酒食,啸咏相欢欣。 山南郑余庆,辟之为参军。 见趣使就职,漫不知吏文。 已复许谢事,但谓长者云。 补阙王直方,本觐之比邻。 文宗时上书,召见蒙咨询。 荐觐有高行,用可追至淳。 诏授起居郎,褒斜走蒲轮。 辞疾不肯至,高风概秋旻。 我昨过其县,裴回想芳尘。 访问诸故老,寂无祠与坟。 斯人久不竞,薄夫何由敦。 此县汉唐时,诸公扬清芬。 刻诗子坚庙,来者期不泯。
崔觐诗
译文:
崔觐是一位品行高尚的贤士,他是梁州城固人。
他读书并不是为了谋求官职,只喜欢和耕种之事亲近。
崔觐夫妇年纪大了之后,身边也没有子孙后代。
有一天他把家中的奴婢召集起来,将田产和住宅都平均分配给他们。
让他们各自去经营自己的产业,不用再来向自己报告家中的事情。
之后他就前往南山隐居,和麋鹿等野兽为伴。
他和那些得到田宅的人约定说:要是我路过你们那里,就把供给我的东西告诉我。
有时候他会带着妻子,来到那些人的家门口。
那些人就会为他们准备好酒菜,他们一起谈笑歌咏,十分欢乐。
山南的郑余庆,征召崔觐担任参军一职。
派人去催促他上任,可他完全不熟悉官场的公文事务。
不久他就请求辞去官职,只是对那些德高望重的人说(不想任职)。
补阙王直方,原本是崔觐的邻居。
唐文宗时他上书朝廷,得到皇帝召见并接受询问。
他向皇帝推荐崔觐,说他有高尚的品行,任用他可以让社会风气回归淳朴。
皇帝下诏授予崔觐起居郎的官职,还派车沿着褒斜道去接他。
但崔觐以生病为由不肯赴任,他的高尚风范如秋天的天空般高洁。
我前些日子路过城固县,脑海中不断回想着他的美好事迹。
我向当地的老人们打听,却既没有他的祠堂,也找不到他的坟墓。
这样的贤人已经很久都没有出现了,那些浅薄的人又怎么能受到感化变得敦厚呢?
城固县在汉唐时期,有很多贤能之人留下了美好的名声。
我把这首诗刻在子坚庙中,希望后人能记住崔觐的事迹。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