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师种竹三十年,竹成满院生绿烟。 苍龙子孙太繁盛,分领眷属来渭川。 藏风蓄雨荫殿壁,不敢辄近寒森然。 香飞常入佛座上,叶落不到经窗前。 芟除扫掠净如洗,栏外不许行狂鞭。 泽师瘦健如老鹤,坏衲几尺披左肩。 手持数珠读梵䇲,状貌兀若塑与镌。 朝旋暮绕在其下,不肯出院求斋钱。 古人亦有爱竹者,岂得似师心意专。 我亦平生苦如此,兼解略把笔墨传。 逢师正谓同所好,但恨尚有区中缘。 何时相对月明下,坐彻清影谈幽禅。
寄题阆州开元寺泽师竹轩
译文:
泽师栽种竹子已经三十年了,如今竹子长成,满院都弥漫着如绿色烟雾般的竹影。那翠竹就像一条条苍龙,它们的“子孙”极为繁盛,仿佛是带领着眷属从渭川迁居而来。
这些竹子能够藏风蓄雨,为寺院的殿壁投下清凉的树荫,让人不敢轻易靠近,因为那股寒意扑面而来。竹子的清香常常飘入佛像的座席之上,竹叶也不会飘落在经窗前。
泽师时常修剪打扫,使得竹轩干净得如同水洗过一般,就连栏外也不允许有肆意生长的新竹。
泽师身形瘦健,好似一只老鹤,他披着破旧的衲衣,几尺长的布搭在左肩上。他手持数珠,诵读着梵文经卷,那模样就像雕刻塑造出来的一般,一动不动。
他从早到晚都在竹林下徘徊,也不肯走出寺院去化斋求钱。
古代也有喜爱竹子的人,但哪里能像泽师这般心意专一呢?我这一生也和他一样痴迷于竹子,而且还懂得用笔墨来描绘竹子。
我遇到泽师,正可谓是志同道合之人,只可惜我还被世俗的缘分所牵绊。
什么时候我们能在明月之下相对而坐,在竹影的清辉中畅谈幽玄的禅理呢?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