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不磈立,人为天地心。 世无经济学,何以任弥纶。 沛兴园绮隠,渊启虬髯惊。 汉唐造草昧,数子留其名。 我非烟霞徒,息养离世氛。 我非云水客,眼空观劫尘。 有身必有用,用世非荣身。 善性自孟子,恶性由荀卿。 气质诚有驳,良心乃其纯。 荀卿言治气,孟子言养心。 治如治稊稗,恶去善自生。 养如养佳谷,善长恶亦亡。 善善而恶恶,孟荀同臭馨。 安用泥口耳,纷纷争异名。 寥寥数千载,尘迹汗简青。 麟死不可作,纪例存其文。 世无公是非,安得真劝惩。 西汉岂无人,气节冰雪清。 东汉岂无人,长厚性质淳。 特立违时好,心事竟埋堙。 纷纷澜倒徒,空赢身后名。
有感
译文:
### 前半部分
天地并非毫无生机地孤立存在,人是天地的核心与主宰。要是世上没有经世济民的学问,又怎么能担当起统筹治理天下的重任呢?
在汉朝初兴时,商山四皓这样的隐士出山相助;唐朝李渊起兵,虬髯客为之惊叹。汉唐在草创时期,这几位贤才留下了他们的美名。
我可不是那沉迷于烟霞山水的人,只为了修身养性而远离尘世的纷扰。我也不是云游四方的过客,只是以超脱的眼光看待世间的劫难与尘埃。
人只要有生命就必然有其价值和作用,为社会做事不是为了给自己谋取荣华富贵。
人性本善的观点源自孟子,人性本恶的说法出自荀卿。人的气质确实有复杂驳杂的地方,但善良的本心才是最为纯粹的。
荀卿主张治理人的气质,孟子强调修养人的内心。治理气质就如同除去稻田里的稗草,去除了恶,善自然就会生长。修养内心就像培育优良的谷物,善不断生长,恶也就自然消亡了。
尊崇善而厌恶恶,孟子和荀子的观点其实是同样美好的。何必拘泥于他们的言辞,在名称上纷纷争论不休呢?
### 后半部分
数千年来,历史的痕迹都记载在史册之中。麒麟死去之后就再也不会出现了,但孔子作《春秋》的纪例和微言大义还留存着。
世上如果没有公认的是非标准,又怎么能有真正的劝善惩恶呢?西汉难道没有贤能之士吗?他们的气节如同冰雪般清正高洁。东汉难道没有贤才吗?他们的性情忠厚淳朴。
那些特立独行、不迎合世俗喜好的人,他们的心事最终被埋没。而那些随波逐流、毫无原则的人,却白白赢得了身后的虚名。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