彦思示望南山诗因答

余于岐雍间,屡走官道上。 终南百里近,不得迂马访。 徒常饫双眼,引首旦夕望。 群峦突天起,气势颇豪王。 余名爱山者,所见亦无量。 嵩华最魁杰,诗之岂曾让。 至此觉才弱,不敢辄名状。 世谓秦土强,舍是孰为壮。 彦思奇伟士,雅志同所尚。 近自山中来,满幅以诗贶。 凡是山胜绝,钩罥付心匠。 驱联以大语,句度实奔放。 豁若展图画,压纸千万嶂。 读之未云彻,早自肝胆丧。 试欲效其说,无迹可依傍。 坐见山所有,已若一携杖。 何当俯清渭,解带濯尘坱。 掉手入岩谷,琴樽乐幽旷。 浩漭八极大,冥心恣飘飏。 此意殊未谐,临风一凄怆。

译文:

我在岐州和雍州之间,多次奔走在官道之上。终南山距离不过百里之近,却一直没有机会绕路前去探访。只能常常让双眼尽情饱览它的景色,早晚伸长脖子眺望。那连绵的山峦突兀地拔地而起,气势磅礴,好似豪雄之王。 我自称是喜爱山峦的人,见过的山也不计其数。嵩山和华山最为雄伟杰出,我写诗赞颂它们时从不吝啬笔墨。可面对终南山,却觉得自己才思匮乏,不敢轻易去描绘它的模样。世人都说秦地山川雄壮,若没有终南山,哪里还能称得上壮呢。 彦思是个奇伟之士,高雅的志趣和我一样崇尚山水。他最近从终南山中来,送了满满一幅写好的诗给我。凡是山中最绝妙的景致,他都用心去捕捉勾勒。用宏大的词语连缀成句,诗句的风格实在是奔放豪迈。读他的诗,就好像展开一幅画卷,万千山峰仿佛压在纸上。我还没读完,就早已自愧不如。 我试着想要模仿他的写法,却根本找不到可以依傍的踪迹。读着诗,仿佛自己已经手持一根拐杖置身于山中。什么时候能俯身于清澈的渭水旁,解开衣带洗去身上的尘垢。甩手走进幽深的岩谷,伴着琴和酒享受这清幽旷远的意境。让自己的心怀在广阔的天地间肆意飘荡,忘却一切。 可这个想法目前还难以实现,只能临风而立,徒然生出一阵凄怆之情。
关于作者
宋代文同

文同(1018~1079年),字与可,号笑笑居士、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绵阳市盐亭县)人。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文同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文同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