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宗皇帝挽诗十首 其九

幡翣离三殿,箫笳接两都。 尧殂如考妣,禹葬省人徒。 岂并游韶石,应同去鼎湖。 愁闻下竹使,海外走哀符。

译文:

这并不是一首古诗词,而是一首挽诗,用来悼念宋仁宗。下面为你将其翻译成现代汉语: 灵车的幡幢、羽饰之类的仪仗离开了宫殿,哀伤的箫笳声从京城一直传到陪都。 宋仁宗驾崩,天下臣民如同失去了自己的父母一般悲痛。他就像大禹一样,丧葬从简,节省了民力,没有大肆劳烦百姓。 他怎么可能像舜帝那样去游览韶石呢,他应该是如同黄帝一样乘龙去了鼎湖仙乡。 令人哀愁的是,听闻朝廷派遣使者手持竹使符,将哀诏传送到海外各地,告知天下君主的驾崩之讯。
关于作者
宋代文同

文同(1018~1079年),字与可,号笑笑居士、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绵阳市盐亭县)人。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文同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文同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