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宗皇帝挽诗十首 其一○

史祝周坛日,人忧杞国时。 饮池无善效,颒水有遗辞。 仙仗朝三后,蕃仪集四夷。 从今河与洛,长泻凤台悲。

译文:

在史官和太祝于祭天的高坛前举行祭祀仪式的日子里,人们就像杞国人担忧天会塌下来一样,充满了忧虑。 想要像在池中饮水那样有所作为却没有取得好的成效,只留下了一些未能实现抱负的话语。 皇帝的仪仗仿佛在朝拜着上古的三位贤君(天皇、地皇、人皇),周边各少数民族也都遵循着他们的礼仪汇聚而来。 从现在开始,黄河与洛水,将长久地流淌着对这位逝去帝王(宋仁宗)的悲痛之情,就好像那凤台也沉浸在哀伤之中,河水都仿佛带着无尽的悲戚。
关于作者
宋代文同

文同(1018~1079年),字与可,号笑笑居士、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绵阳市盐亭县)人。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文同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文同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