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欲言治人,必先由正身。 身正人自治,此化行如神。 总总群圣书,论说尤谆谆。 后贤守为法,不敢忘逡巡。 有欲著其迹,更假他物伸。 或取几杖明,或用盘盂陈。 或则铭于座,或则书于绅。 此皆贪道者,欲己日夕亲。 涵泳既滋久,盛德光璘璘。 鲁侯相门子,佩义而服仁。 来乘别驾舆,齿髪何青春。 开口议政事,条件皆有伦。 春露与秋霜,畏爱其吏民。 尚惧有片缺,不使其质纯。 乃于厅事侧,开轩承甲寅。 题曰三省堂,大构高榜新。 地古物象野,水竹清衣巾。 公暇每居此,寂嘿如隠沦。 冥心以自观,外揣复内循。 一有所不逮,补绽无纤尘。 既已自作诗,文理相彬彬。 宛转示明戒,欲使风俗淳。 愚重侯所存,再拜无辞频。 待己固如此,贤哉君子邻。 常愿此基构,永不罹荆榛。 有坏则请修,使之名不泯。
邛州倅
译文:
想要谈论治理百姓的方法,必须先从端正自身开始。自身品行端正了,百姓自然会被感化而自我约束,这样的教化效果就如同神明相助一样神奇。
众多圣人的书籍里,对于这个道理的论述尤为恳切。后世的贤能之人把它当作准则,一刻也不敢忘记。有些人想要彰显这种理念,就借助其他事物来表达。有的在几案和手杖上刻字表明,有的把道理写在盘盂上陈列,有的将其铭刻在座位旁,有的书写在衣带之上。这些都是追求道义的人,希望自己能日夜与这些道理亲近。
经过长时间的沉浸体悟,高尚的品德就会熠熠生辉。鲁侯是相门之后,心怀仁义道德。他年纪轻轻就乘坐别驾的车来到这里任职。他一开口谈论政事,条理清晰、井井有条。对待下属和百姓,他恩威并施,既像春天的露水般温润慈爱,又像秋天的寒霜般令人生畏。
即便如此,他还担心自己的品德有一点瑕疵,不能保持纯粹。于是在厅堂的一侧,开辟了一间朝向甲寅方向的轩室。取名为“三省堂”,高大的建筑崭新的匾额。这里环境古朴,自然景象原始,水和竹子让他的衣巾都感到清爽。
公务闲暇时,他常常待在这里,安静得如同隐居之人。他静下心来自我审视,对外考察政务,对内反思自身。一旦发现有不足之处,就会及时弥补,不让一丝一毫的缺点留存。
他已经亲自作诗,文采和义理相得益彰。诗中委婉地表达了明确的劝诫之意,希望能使当地的风俗变得淳朴。
我敬重鲁侯的用心,多次虔诚地礼拜。他对待自己如此严格,真是一位值得亲近的贤德君子。我常常希望这座“三省堂”永远不会被荒草埋没。如果有损坏,我愿意请求修缮,让它的名声永远流传下去。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