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疑醇𬪩千古味,寂寞散在山茶枝。 双井名入天下耳,建溪春色无光辉。 吾乡茶友若敌国,粪土尺璧珍刀圭。 嗟予奔走车马迹,尘埃荆棘生喉颐。 煮云为腴不可见,青泉绿树应相嗤。 长须前日千里至,百芽包裹林岩姿。 开缄春风若满手,喜气收拾人恐知。 江南阳和夜欲试,小斋独与清风期。 石鼎泉甘火齐得,混沌不死元气肥。 诗书坐对为客主,一啜已见沆瀣醨。 通宵安稳睡物外,家梦欲遣不肯归。 不信试来与君饮,洗出正性还肝脾。
家僮来持双井芽数数饮之辄成诗以示同舍
译文:
我怀疑那醇厚浓郁的千古美味,寂寞地散落在山茶树的枝丫间。双井茶的名气传遍天下,相比之下,建溪茶的春色都黯淡无光了。
我的家乡那些爱茶的人多如敌国之众,他们把美玉当作粪土,却无比珍视那一点点茶叶。可叹我整日奔波在车马扬起的尘埃中,喉咙和脸颊仿佛长满了尘埃与荆棘。本应能煮出如云朵般香腴茶汤的美好场景难以见到,清泉绿树见了我恐怕都会嘲笑我。
前些日子,家僮从千里之外赶来,带来了包裹着的百颗茶芽,仿佛带着山林岩壑的姿态。打开包裹,春风似乎满盈在手中,满心的喜气都快藏不住,生怕被人察觉。
江南的阳气在夜里蠢蠢欲动,我独自在小书斋里与清风相约。石鼎中泉水甘甜,火候也恰到好处,煮出的茶汤仿佛蕴含着混沌未开时的元气,十分醇厚。
我对着诗书,与它们互为宾主,轻啜一口茶汤,仿佛已经看到了那清澈的露水。整个通宵我都能安稳地睡在尘世之外,连思乡的梦来了都舍不得让它离去。
要是你不信,就来和我一起饮茶,这茶能洗出你纯净的本性,滋养你的肝脾。
关于作者
宋代 • 黄庶
黄庶(一○一九~一○五八),字亚夫(或作亚父),晚号青社。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庭坚父。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时年二十五(《伐檀集自序》)。其后历一府三州,皆为从事(同上书)。以其诗文及交游事迹考之,初幕长安,庆历末徙凤翔,旋随宋祁幕许州。后随晏殊重幕长安。皇祐三年(一○五一),又改幕许州,受知于文彦博。五年,文彦博徙知青州,辟庶为通判(清光绪《益都县图志·官师志》)。至和中,摄知康州。嘉祐三年,卒于任所,年四十。事见《黄氏金字牒谱》。曾自编《伐檀集》,《宋史·艺文志》著录《黄庶集》六卷,已佚。今仅存《伐檀集》二卷,卷上为诗。 黄庶诗,以明嘉靖六年乔迁订补本《伐檀集》(《山谷全集》附刻)为底本(藏江西省图书馆,有叶德辉亲笔跋),校以清乾隆缉香堂本(简称缉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同治南城宜秋馆据明滇中李友梅本校刊本(简称宜本),清光绪黄菊秋翻刻《山谷全书》附刻本(简称黄本)等。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