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建成侯庙

鸣鸱古木末,饥鸟啄腐柯。 下有黄侯宫,清风在藤萝。 公昔为刺史,俗若闺门和。 德铭颍人心,千载不可磨。 至今奉如生,慢侮莫敢过。 破祠望道路,丹檐独峨峨。 春秋赛豚肩,里巫日婆娑。 牛童不知此,来往夕阳歌。

译文:

在那古老的树木梢头,猫头鹰发出阵阵鸣叫,饥饿的鸟儿正在啄食着腐朽的树枝。 在这阴森场景的下方,有一座建成侯黄侯的庙宇,清风在藤萝间悠悠拂动。 当年黄侯担任刺史的时候,当地的风俗就像一家人在闺门之内那样和睦融洽。 他的德行铭刻在颍州百姓的心中,历经千年也不会磨灭。 直到如今,人们供奉他就如同他还在世一样,谁也不敢对他有丝毫的轻慢与侮辱。 那破败的祠堂正对着道路,红色的屋檐独自高高耸立着。 春秋时节,人们会用猪肩来祭祀他,村里的巫人每天都在那里翩翩起舞进行祭祀活动。 放牛的孩童不明白这些祭祀的意义,在夕阳中唱着歌来来往往。
关于作者
宋代黄庶

黄庶(一○一九~一○五八),字亚夫(或作亚父),晚号青社。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庭坚父。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时年二十五(《伐檀集自序》)。其后历一府三州,皆为从事(同上书)。以其诗文及交游事迹考之,初幕长安,庆历末徙凤翔,旋随宋祁幕许州。后随晏殊重幕长安。皇祐三年(一○五一),又改幕许州,受知于文彦博。五年,文彦博徙知青州,辟庶为通判(清光绪《益都县图志·官师志》)。至和中,摄知康州。嘉祐三年,卒于任所,年四十。事见《黄氏金字牒谱》。曾自编《伐檀集》,《宋史·艺文志》著录《黄庶集》六卷,已佚。今仅存《伐檀集》二卷,卷上为诗。 黄庶诗,以明嘉靖六年乔迁订补本《伐檀集》(《山谷全集》附刻)为底本(藏江西省图书馆,有叶德辉亲笔跋),校以清乾隆缉香堂本(简称缉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同治南城宜秋馆据明滇中李友梅本校刊本(简称宜本),清光绪黄菊秋翻刻《山谷全书》附刻本(简称黄本)等。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