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老枝半死,碑断壁底眠。 古屋颜色改,有佛独岿然。 苍首上雨足,坏臂蔓草缠。 野老每再拜,往往报丰年。 孔祠照四方,制度丹雘妍。 朝夕过其下,孰肯为恭虔。 土木兹仅分,吾民信益坚。 佛法入人心,谁与𣃁其根。 苍苍不可问,用意或者偏。 木蠹罪岂大,付与啄木权。 胡不啄佛徒,使蠹民之天。
赋古佛
译文:
古老的树木树枝已经有一半枯死,断掉的石碑在墙壁底下沉睡。破旧的屋子颜色早已改变,唯有那尊佛像独自高高挺立。
佛像的头上积满了雨水,残缺的手臂被蔓草缠绕着。村里的老人每次路过都会对着佛像再三跪拜,据说常常会因此换来丰收的年景。
孔子的祠堂光照四方,它的建筑规制宏大,用红色颜料装饰得十分艳丽。人们从早到晚从祠堂下经过,却没有谁肯怀着恭敬虔诚的心。
这尊佛像不过是土木所造,可百姓对它的信奉却愈发坚定。佛法深入到了百姓心中,谁又能把它的根给刨除呢?
老天的心思高深莫测没法去询问,或许它的用意有所偏差。蛀虫在木头上啃咬,它的罪过难道很大吗?却被老天赋予啄木鸟去惩治它的权力。可为什么不让啄木鸟去啄那些佛徒呢?他们才是损害百姓生存根本的害虫啊。
关于作者
宋代 • 黄庶
黄庶(一○一九~一○五八),字亚夫(或作亚父),晚号青社。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庭坚父。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时年二十五(《伐檀集自序》)。其后历一府三州,皆为从事(同上书)。以其诗文及交游事迹考之,初幕长安,庆历末徙凤翔,旋随宋祁幕许州。后随晏殊重幕长安。皇祐三年(一○五一),又改幕许州,受知于文彦博。五年,文彦博徙知青州,辟庶为通判(清光绪《益都县图志·官师志》)。至和中,摄知康州。嘉祐三年,卒于任所,年四十。事见《黄氏金字牒谱》。曾自编《伐檀集》,《宋史·艺文志》著录《黄庶集》六卷,已佚。今仅存《伐檀集》二卷,卷上为诗。 黄庶诗,以明嘉靖六年乔迁订补本《伐檀集》(《山谷全集》附刻)为底本(藏江西省图书馆,有叶德辉亲笔跋),校以清乾隆缉香堂本(简称缉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同治南城宜秋馆据明滇中李友梅本校刊本(简称宜本),清光绪黄菊秋翻刻《山谷全书》附刻本(简称黄本)等。
纳兰青云